...病名。体虚患痢或痢久致虚的病证。有气虚、血虚、房劳伤、痢久虚滑之不同。其证痢而困倦,谷食难化,腹微痛或大痛,并无努责。气虚者便色白,如鼻涕冻胶,用四君子汤、理中汤,俱加木香、肉桂、厚朴、茯苓。白虚者便色淡红,用通玄二八丹,日久者用四物汤加...
...论曰小儿挟热痢,此由邪热在于肠间,因胃气不和,乳食伤动,故令腹痛肠鸣,下痢黄赤,名热痢。治小儿热痢下重,或下痢如血汁。香连丸方木香 黄连(去须各半两)上二味,捣罗为细末,醋浸炊饼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不计时候。治小儿赤痢,...
...目录 《慈航集》畅肝清痢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慈航集》:畅肝清痢汤【处方】白芍5钱,当归5钱,枳壳2钱(炒),槟榔2钱,甘草5分,莱菔子3钱(炒,研),车前子3钱,煨老姜2钱。【功能主治】春三月人患痢者。【用法用量】水煎,服。2...
...治冷痢方玉肠散治冷痢.初即大便青色.后乃作脓.白石脂 当归(洗焙) 丁香 白术(各一两) 草豆蔻(去皮) 浓朴(姜制各半两)上细末.每服半钱.粥饮调下.无时.浓朴丸治藏寒泄泻.下痢纯白.腹中绞痛.虚气胀满.手足逆冷.浓朴(姜制各半两) ...
...先泻后痢,曰脾传肾,为贼邪,难愈;先痢后泻,曰肾传脾,为微邪,易医。千古不易法也。以余论之,泻为在脾固矣,而痢在肾,不能无议。泻固多由于饮食所伤,而痢独非饮食所伤乎?饮食停滞,湿热不化,遂成稠浊,胶于肠胃,欲下不下,后重里急,明是脾病也,...
...寒热往来或伤冷毒,儿在胎中饮血,故受胎积,所以生下口冷,腹胀。以大惊丸(方见一切惊门中)研与牙儿吃,及参苓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服之养其气。茅先生有小儿中胎寒歌∶人中鼻下有青色,乳见难消痢色同。衣薄中寒如是此,风邪夹冷上来攻。《圣惠》治小儿...
...目录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调中化痢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调中化痢丸【处方】黄连1两,白头翁1两,大黄4两,山楂4两,槟榔3两,厚朴(炙)5钱,木香4钱,小枳实(炒)8钱。【制法】共研为细粉,过罗,用冷开水...
...深师卒大注痢,及赤白滞下。困笃欲死,肠已滑方。干姜(二两生者焙) 黄柏 石榴皮(各一两) 阿胶(二两半) 淡豉(一升) 前胡(四两)上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三合,去滓,内胶,顿服,不差,更作,无毒,宜老小羸人,稍稍服之。此汤兼疗伤寒大下,...
...太仓,主热五谷,不吐不下,实则生热,热则闭塞不通,上下隔绝,虚则生寒,寒则洞泄便痢霍乱,主脾胃之病,夫血与气异形而同类,卫是精气,营是神气,故血与气异形而同类焉,夺血无汗,(此是神气)夺汗无血,(此是精气)故人有一死而无再生也。犹精神之气隔绝...
...目录 《辨证录》止痢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辨证录》:止痢汤【处方】人参9克 白术30克 山茱萸15克 黄连3克 茯苓15克 柞木枝15克 白芍15克 槟榔1.5克 薏仁15克【功能主治】治湿热痢疾。【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