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定命丹治小儿急、慢惊风,天吊撮口,潮发搐搦,奶痫壮热,昏塞不省。青黛(研,半钱) 蟾酥(干者,酒浸一宿,一钱) 干蝎(全者,七个,微炒) 麝 香(研上件细研令匀,以粟米粥和丸,如绿豆大,别以青黛为衣。每服一丸,荆芥...
...如食顷,候冷取出。再研令匀,为极细末。)上件二味,药末同合一处,令匀,以粟米粥为丸,如桐子大。每日空心用生地黄汁吞下,温酒米饮亦得,每服三十丸。 目录 《洪氏集验方》硫附盐矾丸 《洪氏集验方》硫附盐矾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洪氏集...
... 橘(图) 粱(图) 莲子(图) 鳢肠(图) 流水 龙眼(图) 龙眼肉(图) 鹿茸(图) 鹿竹 牛(图) 牛肉 芡实(图) 青粱米 砂仁(图) 生姜(图) 石斛(图) 使君子(图) 菘菜 苏(图) 粟米 土茯苓(图) 菟丝子(图) 乌骨鸡 ...
...国语辞典 儋為可容納一石穀物的容器,故稱為「儋石」。也有人以為一石為石,二石為儋,指一人能擔的粟米。用來指少量的糧食。 晉.陶淵明.勸農詩六章之五:「儋石不儲,飢寒交至。」 明.馬中錫.中山狼傳:「往年家儲無儋石,今麥收多十斛矣。」...
...儿在母腹血热蒸,生后不免遇风侵,遍体发出如粟米,此名瘙疹何须评。[注]瘙疹者,儿在胎中受母血热之气所蒸已久,及生后外遇凉风,以致遍身红点,如粟米之状,满月内见者,名为烂衣疮,百日内见者又名百日疮,末出痘疮之先见者,即名为瘙疹,调摄谨慎,...
...治脾胃不和,不进饮食,脏腑虚滑。老人虚人,尤宜服之。精羊肉(一斤半,微断血脉,焙干取末四两) 白姜(炮,一两) 川椒(去目,炒出汗) 肉豆蔻(煨,各一两) 木香(一分) 附子(炮去皮脐) 神曲(炒,各半两)上为末,煮粟米饮为丸,如梧子大。...
...治小儿乳食不节,肠胃虚弱,冷热之气客于肠间,下赤白痢,肠内 痛,日夜频并,不欲饮食,量儿大小加减服之。黄连(去须,微炒,三分) 肉豆蔻仁(二枚) 丁香(一分) 木香 诃黎勒(炮,去核,上捣,罗为末,以粟米粥和丸黍米大。三岁儿服十丸,粥饮下...
...释名 酒母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米谷食积。炒曲末,以开水调服二钱。一天服三次。 赤白痢。用曲熬粟米粥吃,每次一匙。一天吃四、五次。 酒毒下血。用曲一块,包湿纸中,煨为末空心服二钱,米汤送下。极效。 胎动不安。用生曲饼研为末,加水绞汁...
...曾青 滑石 紫石英 白石英 凝水石 丹砂 石膏 理石 竹笋 桑白皮 枸杞根松脂 茯苓 马乳 兔骨 紫参 赤小豆 大麦 小麦 泽泻 莱菔 人参 麦门冬腐婢 粟米 青粱 甘草 牡蛎 猪肚 鸡屎白 云实 黄连 石 栝蒌 葛根 玄苦参 茅根 竹根...
...谨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岭南。《正经》云∶出晋安及高贺州,彼人畜养而食之。胆,大寒,有毒。主小儿八痫,男子下部 疮。欲认辨真假,但割胆看,内细如粟米,水中浮走者是真也,沉而散者非也。(《大观》第二十二卷,8页;《政和》443页,《纲目》...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