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八钱,生杭芍六钱,甘草三钱,煎汤一大盅,分三次温饮下。一剂病减,再剂全愈矣。方中之意∶山药滋真阴,兼固其气;滑石泻暑热,兼利其水,甘草能和胃,兼能缓大便,芍药能调肝,又善利小便;肝胃调和其泄泻尤易愈也。此方即拙拟滋阴清燥汤。原治寒温之证...
...□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神农本草经》说知母:“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名医别录》说知母:“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药性论》说知母:“主治心烦躁闷,骨热...
...疟痰疟饮多呕逆,面黄目肿胸膈膨,痰盛清脾加橘半,饮盛加苍倍入苓。【注】小儿素有痰饮,复因外邪凝结脾胃,故呕逆也。若疟疾或经汗下之后,表里无证,宜用清脾饮以和之。痰盛者,本方加橘红倍半夏;饮盛者,加苍术倍茯苓;若儿气已虚弱,更当加人参以...
...疟.深得致疟之因.无汗要有汗.散邪为主.有汗要无汗.扶正气为主.深得治疟之法.以青皮饮一方.治秋时正疟.随证加减.屡用屡效.若胃中有郁痰伏结者.以草果饮一服即愈.服前方不应.当以补中益气汤.倍柴胡加半夏生姜.养正而邪自除.薛立斋先生云.凡人...
...胃脘。在上脘则抑而刺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胃疟令人旦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胃中有癖食冷物者,痛不能食,食热则能食,脾前受病移于胃,脾咳不已,呕吐长虫。厥气客于胃...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丹雄黑豆(四十九粒,重午日井水浸,次日取去皮,拭干,研为膏) 真砒(一钱,研细,入豆膏内研匀)上五月五日午时丸,如绿豆大,控干,辰砂为衣,密器封之。发日空心井花水下一丸。忌见鸡犬。若女人病,令男子闭目送入口。忌热食一...
...《时病论歌括新编》追疟饮『主治』血气未衰,疟发不止者。『药物』首乌、当归、青皮、陈皮、半夏、甘草。加煨姜。『服法』煎服。 目录 《时病论歌括新编》追疟饮 《景岳全书》追疟饮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时病论歌括新编》追疟饮 『主治』血气...
...而数.右软弱.中部稍滑.此内伤饮食.外感风邪所致.先与柴苓汤一剂.小便即清.不痛.疟发时寒多热少.晚与人参败毒散.去羌独.加葛根、防风、桂枝、白芍.次日头痛痢疾俱减.夜才起三次.改与补中益气汤加酒芩、桂枝、白芍.其夜疟止.但微热.再改胃风汤...
...《外科传薪集》截疟丸巴霜(六分) 冰片(一分) 雄黄(六分) 斑蝥(十四个) 白土(二分) 麝香(一分) 朱砂(六分) 轻粉(六分) 研细末.糯米丸.约一百粒. 目录 《外科传薪集》截疟丸 《青囊秘传》截疟丸 《内外验方秘传》截疟丸 《嵩...
...(《拾遗》) 【集解】藏器曰︰生高山石下。身偏头大。 【气味】无毒。 【主治】老疟发作无时,名疟,俚人呼为弥佳。或发时煮汤坐于中,或悬于病患卧处(藏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