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栀子仁1两,车前子1两,黄芩1两,甘菊花1两,甘草(炙)1两,秦皮1两,地肤子1两,细辛1两半。【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肝脏壅热,风毒所攻,眼赤肿痛,生胬肉侵睛。【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摘录】《...
...胬肉攀睛,内外翳障,雀目,青盲,夜盲,色盲,近视,及急、慢性结膜炎,泪囊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视神经炎等。直刺,将眼球轻轻推向外侧固定,沿目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 睛明穴Jīngmíng(BL1) 〖取穴方法〗人体睛明穴位于面部,...
...发热咳嗽,皮肤斑疹瘙痒。"⑧《中国药植图鉴》:"揉汁可治眼睛胬肉。"⑨《广东中药》Ⅱ:"止痛消肿。治风毒疮,风湿肿。"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消肿,散瘀止痛。治胃肠胀气,消化不良,胃痛,肠炎腹泻,外感风寒,头痛,胸痛,跌打瘀肿,...
...第一单元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要点: 1.名医名著与外科学发展 2.明清时期外科学术流派 第二单元 中医外科学疾病命名、基本术语 要点: 1.疾病命名原则 2.基本术语:疡、疮疡、肿疡、溃疡、胬肉、痈、疽、根盘、根脚、应指、护场、袋脓、痔...
...》卷三▼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异授眼科》:茶调散【处方】防风、羌活、柴胡、甘草、当归、黄芩、生地、川芎、天花粉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胬肉攀睛,红障壅上者。【用法用量】砂糖水、茶调下。【摘录】《异授眼科》...
...唐代眼外科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除金针拨白内障外,翼状胬肉割除、倒睫拔除术等已是常见的眼外科手术。唐代眼外科发展的原因有二:一是经魏晋南北朝时代,在学风和认识上,突破了经学的束缚,医学重技术、重实用,医家对“毁伤”父母遗体的手术不再视为禁区...
...基底深凹或胬肉突出不等。唐师主张具体用药应加区别,初期祛邪为主,控制感染为其要法,辅以祛瘀生新;后期扶正为主,祛瘀与生肌并用,促进疮面早愈合。唐师谓:若病情不分轻重,施治不加辨证辨证病,服用一药一方治之,何异于刻舟求剑。 3.调护结合,...
...ml,冲泡花茶5~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清热祛瘀明目。 用途:赤眼;障痛;胬肉攀睛。 14、败酱冰茶。 原料:败酱10g、冰糖10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 用途:...
...明目,目赤,胬肉。" ⑤《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 ⑥《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 ⑦《药品化义》:"泻肝火。" 赤芍的作用: ①解痉作用 关于芍药解除腹部挛急的研究,...
...疼痛应心,玉茎渐渐肿胀,其马口之胬肉处,翻花若榴子样,此肾岩已成也,渐至龟头破烂,凸出凹进,痛楚难忍,甚或鲜血流注,斯时必脾胃衰弱,饮食不思,即食亦无味,形神困惫,或血流至两三次,则玉茎尽为烂去,如精液不能灌输,即溘然而毙矣。”所论不但描述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