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阴阳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还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阴证、阳证,以三阴、三阳为总纲。明代医家张景岳也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90.html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译文

...时力衰,叫做钩脉;稍无力,来势轻而浮,叫做毛脉;有力而紧张,如按琴瑟的弦,叫做弦脉;有力而必须重按,轻按不足,叫做石脉;既非无力,又不过于有力,一来一去,脉象和缓,流通平顺,叫做滑脉。 阴阳失去平衡,以致阴气争胜于内,阳气扰乱于外,汗出不止,...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788.html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译文

...时力衰,叫做钩脉;稍无力,来势轻而浮,叫做毛脉;有力而紧张,如按琴瑟的弦,叫做弦脉;有力而必须重按,轻按不足,叫做石脉;既非无力,又不过于有力,一来一去,脉象和缓,流通平顺,叫做滑脉。 阴阳失去平衡,以致阴气争胜于内,阳气扰乱于外,汗出不止,...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788.html

阴阳转化_阴阳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事物的阴阳两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在生理上,阴生于阳,阳生于阴,表现为阴阳互根;在病理上,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证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在生理上,阴生于阳,阳生于阴,表现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yinyangzhuanhua-2032.html

太虚理气天地阴阳歌_《运气要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天地气生形,已有天地形寓气。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注】太者,极其至大之谓也;者,空虚无物之谓也。盖极大极,无声无臭之中,具有极大极至之理气焉。理气未分,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yunqiyaojue/902-4-1.html

人有阴阳治分五态_《类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治之至也。子思子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其阴阳和平之人之谓乎?)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盛者泻之,者补之。(此下言五治也。)黄帝曰∶治人之五态奈何?少师曰∶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

http://qihuangzhishu.com/481/49.htm

阴阳明之异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素问·太阴阳明论》)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太阴脾也,阳明胃也,虽皆属土,然一表一里,故所受所伤有不同矣。)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脾为脏,阴也。胃...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19-4.html

感_时病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感指阴阳经表里同病,又称“伤寒感”。 【感】 指阴阳经表里同病,又称“伤寒感”。如既有太阳经表证的发热、头痛,同时又有少阴经里证的神倦、肢冷、脉微。“重感”的别称,即重复感受种病邪。如脏腑本有积热之邪在内,又再外感风寒,出现...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579.html

阴阳大道消长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此个太极体与作用的太极体,转化成一个十分不稳定的太极体,此为聚变,不稳定的太极体,又要发生转变,直至与外界稳定而止。 瞬间时从不稳定变成稳定,便是原子弹或氢弹的大爆炸。也是丹道中的冲关。 以上说的是多个太极体之间的作用,由上可推出阴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22.html

阴阳俱浮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脉阴阳俱浮指寸部和尺部俱现浮象。 【脉阴阳俱浮】 语出《伤寒论》。指寸部和尺部俱现浮象。寸脉属阳,尺脉属阴,部脉俱浮,即浮洪脉。见于风温病外热已盛,而误用辛温发汗,津液受伤,致使热邪内外充斥。...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924.html

共找到206,10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