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互损_中医知识_【中医宝典】

...阴阳互损: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机体的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足。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虚不能化生阴液,而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称“阳损及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同样,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shi/b35012.html

先别阴阳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先别阴阳指运用四诊的方法,首先要分析疾病的阴阳属性,这是辨症论治的基本原则。 【先别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强调医生临床诊察疾病时,运用四诊的方法,首先要分析疾病的阴阳属性,这是辨症论治的基本原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060.html

关于李经纬《内经》全释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一、关于《内经》名称: 《内经》或称之为《内景》,其实按其内容与图示目的是很不相同的,当然也有相关性。《内景》严格讲是人体内脏的解剖图,其目的是要给予学习人体解剖、内脏关系的人以图示,而《内经》则明显富有道家养生方法图示的目的。...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26.html

《导引》世界最早的导引图谱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导引》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 三、器械运动:《导引》除徒手操外,还发现使用棍仗式运动,作屈身转体运动状,双手持杖。文字说明是"以文(杖)通阴阳"。还有折腰式转体运动,脚下有一球状物,也是器械运动的形态。 四、导引与治病关系:《导引》...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15.html

阴阳易证_《伤寒九十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己巳.邻人王友生以贩京为业.蓄一婢.患伤寒.热八九日.予为治之.得汗而愈.未数日生自病.身热头重不欲举.目中生花.召予视之.予曰.是必伤寒初愈.妇人交接得之.即令阴头上必肿.小腹绞痛.然是阴阳易也.生曰前患者婢子、意谓安.遂与之交.翌日...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jiushilun5720/306-58-0.html

阴阳俱紧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学术语。阴,尺部;阳,寸部。寸尺两部脉象俱紧。多因寒邪外束,表气不宣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或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59.htm

中医对阴阳的理解_【中医宝典】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它最初的涵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等。 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74.html

阴阳两补_《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五味子、桑椹膏、远志肉、酸枣仁、清炙草、浮小麦、两仪膏、左牡蛎”。咯血:内伤咯血,多因阴虚火旺,火灼肺络,络损血溢而成,此刻多用滋阴降火法,断无用附子耗阴助火动血之理。但当阴阳两伤或阴伤及阳时,则又另作别论。如”范,老,药后痰红除,心中痞满...

http://zhongyibaodian.com/zhangcigongyianzhongfuzideyingyong/1050-4-1.html

论天地第三_《钟吕传道集》

...乾道,以一为体,轻清而在上,所用者,阳也;地得坤道,以二为体,重浊而在下,所用者,阴也。阳升阴降,互相交合。乾坤作用,不失于道。而起首有时,见功有日。” 吕曰:“天得乾道,所用者阳也。阳主升,何以交于地?地得坤道,所用者阴也。阴主降,何以...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0920.html

阴阳的相互关系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阴阳的相互关系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包括天体运动、气候变化,乃至人类社会、人体自身,都普遍存在着两两对应的“两端现象” 例如: 天。日。明。昼。热。升。进。强。增长。上。外。动。刚…——阳 地。月。暗。夜。冷。降。退。...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26.html

共找到163,31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