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论(《唐宗室传赞》曰:唐兴,疏属毕王。至太宗时,与名臣萧�等喟然讲封建事,欲与三代比隆。而魏征、李百药皆谓不然。颜师古独议建诸侯当少其力,与州县杂治。由是罢不复议。至名儒刘秩,目武氏之祸,则谓郡县不可以久安,大抵与曹、陆相上下。而杜佑...
...作者:李冠仙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自序 再自序 合论诸书之得失以示初学之从违(四条) 论读医书之难 论诊病须知四诊 论《景岳全书》 论金匮肾气汤 论倪涵初先生疟痢三方 附录 王子圣大归芍汤 张洁古芍药汤 附论噤口痢 ...
...,而非热药所能治也。若用热药,乃戴阳、格阳,阴极似阳之症。此处尚要讲究明白。按叶说甚当。考龙火得水而燔,遇湿而焰之说,本始于王太仆《素问·至真要大论》注,不过借以形大热之气,不可以寒折之,折之以寒,而热愈不得泄,势必铄尽气血而死。注中所以有...
...作者: 朝代: 年份: 自序 祝序 一·辨诊脉大法 二·辨浮脉所统有十 三·辨沉脉所统有五 四·辨迟脉所统有五 五·辨数脉所统有二 六·辨滑脉所统有一 七·辨涩脉 八·辨肺大肠脉 九·辨心小肠脉 十·辨脾胃脉 十一·辨肝胆脉 十二·辨肾...
...。病患之脏腑,岂堪破烂、枯焦乎?若夫用下,更宜慎之又慎。六淫之邪,如风寒便闭,腹痛拒按,热邪传里,神糊谵语,可以用下,然非瘟疫,亦下不可早。至暑湿亦可用下乎?戴北山《瘟疫明辨》,较胜于吴又可《瘟疫论》。然其书止辨气一条,谓瘟疫必作尸气,不作...
...明·仁和姜蓉塘南《半村野人闲谈》载苏黄门《龙川志》云:彭山有隐者,通古医术,与世诸医所用法不同,人莫知之。单骧从之学,尽得其术,遂以医名于世。治乎中,予与骧遇于广都,·论古今术同异,骧既言其略,复叹曰“古人论五脏六腑,其说有谬者,而相承...
...之.阴仍用参附汤.窃观仲景先生治伤寒云桂枝下咽.阳盛则毙硝黄入胃.阴盛乃亡.不辨而自明矣.吾恐前言.致误患者.故表而出之.此立斋先生言也.愚以为此乃奸诡小人.推是念.何啻专务排挤操心谗妒已哉.或有窥病家之丰实.则朋谋而索质.假危言以示吓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主持标点“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著作编为《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等。...
...该文系1061年(宋仁宗嘉祐六年),作者为答御试策而写的一批论策中的一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之妙,行文...
...①外表,身体浅表部位。《素问·厥论》:“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②指表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③阴阳、内外、脏腑、经络等相互对应关系的一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