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浆(《本经》中品)【校正】菜部苦耽,草部酸浆、灯笼草,俱并为一。【释名】醋浆(《本经》)、苦(音针)、苦耽(《嘉》)、灯笼草(《唐本》)草(《食疗》)、天泡草(《纲目》)、王母珠(《嘉》)、洛神珠(同上),也。郭璞注云︰即今酸浆,江东人...
...杜若(《本经》上品)【校正】并入《图经》外类山姜。【释名】杜衡(《本经》)、杜莲(《别录》)子姜(音爪。《药性论》)、颂曰︰此草一名杜衡,而草部中品自有杜衡条,即《尔雅》所谓土卤者也。杜若,即《广雅》所谓楚衡者也。其类自别,古人多相杂引用...
...土菌(《拾遗》)【校正】自草部移入此。【释名】杜蕈(《菌谱》)、地蕈(《拾遗》)、菰子(《食物》)、地鸡(《尔雅》)、獐头。藏器曰︰地生者为菌,木生者为。江东人呼为蕈。《尔雅》云︰中馗,菌也。孙炎注云︰地蕈子也。或云地鸡,亦云獐头。郭璞注...
...菥(音锡觅。《本经》上品)【校正】自草部移入此。【释名】大荠(《别录》)、大蕺(《本经》)、马辛。时珍曰︰诸名不可解。《吴普本草》又云︰一名析目,一名荣目,一名马驹。【集解】《别录》曰︰菥生咸阳川泽及道旁。四月、五月采,曝干。弘景曰︰今...
...才使《本草纲目》一书达到前代一切本草远未达到的水平,这部书在十六世纪初就流传中外,曾经多次刻印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不但对世界医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也是研究动植矿物的重要典籍。清代乾隆年间赵学敏编成《本草纲目拾遗》一书,对《本草纲目》作了一些...
...悬钩子(《拾遗》)【校正】自果部移入此。【释名】沿钩子(《日用》)、莓(《日华》)。藏器曰︰茎上有刺如悬钩,故名。【集解】藏器曰︰生江淮林泽间。茎上有刺。其子如梅子酸美,人多食之。机曰︰树莓枝梗柔软有刺,颇类金樱。四、五月结实如复盆子,采...
...释名 亦名青菀、紫茜、返魂草、夜牵牛。 气味(根)苦、温、无毒。 主治 肺伤咳嗽。用紫菀花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一天服三次。 久咳不愈,用紫菀、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捣、筛为末。每服三钱,以姜三片、乌梅一个,煎汤调下。一天服两...
...释名 亦名青菀、紫茜、返魂草、夜牵牛。 气味(根)苦、温、无毒。 主治 肺伤咳嗽。用紫菀花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一天服三次。 久咳不愈,用紫菀、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捣、筛为末。每服三钱,以姜三片、乌梅一个,煎汤调下。一天服两...
...煮汁饮下。 3、目中翳膜。用东壁土细末每日点膜上,以泪出为好。 4、脱肛。用皂荚磨粉,和东壁土细末,炒热,装入布袋,趁热熨肛门突出部。 5、痱子痒。用东壁土干粉末扑之。 6、耳疮唇疮。用东壁土和胡粉敷上。 7、瘰疬流水。用老茅屋厨房里土墙上的...
...兰花,在植物学上根本不是同一科的东西,但许多人没有作仔细的实际观察,往往把这两者混同起来。连对本草有研究的寇苕(宋人)和朱震亨(元人)也认为兰花就是兰草,李时珍为此,特在《本草纲目》中的兰草条专门写了一段正误,把这两种植物从形态上辨清。他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