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论上》: 史何为而作乎,其有忧也。何忧乎,忧小人也。何由知之,以其名知之。楚之史曰《檮杌》。檮杌,四凶之一也。君子不待褒而劝,不待贬而惩;然则史之所惩劝者独小人耳。仲尼之志大,故其忧愈大,忧愈大,故其作愈大。是以因史修经,卒之论其效者...
...春秋元命苞》曰:殷纣之时,五星聚於房,房者苍神之精,周据而兴,周起於房,而五星聚之,得天下之祥。 《尚书·中候》曰:季秋,赤雀衔丹书,入酆,止于昌户,昌拜稽首,受最最,要者也。曰:姬昌苍帝子。 又曰:吕尚钓磻谿,得玉璜,刻曰:姬受命,吕佐旌,...
...比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 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
...非徒邵公也。且贤者固不能知圣贤,自其宜耳。昭帝固可不疑霍光,成王自可疑周公也。若以昭帝胜成王,霍光当逾周公邪?若以尧舜为成王,汤禹作管蔡、邵公,周公之不见疑,必也。(《御览》四百四十七) ◇ 汉二祖优劣论 客有问余曰:「夫汉二帝高祖、光武,俱...
...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
...拟订作战策略,定出奇计。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首策之臣,运筹出奇;虓怒之旅,如虎如螭。”李贤注:“《前书》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是也。’出奇谓陈平从高祖定天下,凡六出奇计。”...
...年表 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新闻!《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于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馀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馀人。天下初定...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蘇典切,音銑。《說文》洒足也。《史記·高祖紀》使兩女子洗足。 又潔也。《書·酒誥》自洗腆致用酒。 又姑洗,律名。《周語》姑洗所以修百物,考神納賔。《白虎通·五行論》洗者,鮮也。 又姑洗,鐘名。見《左傳·...
...○史(正史各门总 正史) 《隋·经籍志》曰:古者天下诸侯,必有国史,以记言行,後世多务,其道弥繁。夏、殷巳上,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周则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分掌其事,而诸侯之国亦置史官。又《春秋》、《国语》引《周志》、《郑书》之说,...
...荀子·解蔽》 不可劫以死生。——《淮南子·精神》 因以劫众。——《汉书·高帝纪》 积威所劫。——宋· 苏洵《六国论》 又如:劫杀(劫持并加以杀害);劫略(以威力胁迫于人);劫盟(以暴力逼人缔结盟约);劫质(挟持人质,借此勒索) 抢夺;强取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