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发展简史_【中医宝典】

...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该书系统总结了在此之前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结合当时的其他自然科学成就,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60.html

中医词典其他:第十三篇_中医词典z~其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旧唐书·经籍志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脏图。一卷,已佚。黄帝内经太素医经著作。又称太素,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的内容。原书在隋唐之际经杨上善重加编次和注释,扩为三十卷,今已残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9/196-2-13.html

中医内科学的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脉法五十二病方(现名)治百病方(现名)上下经扁鹊内经等医学著作,医学体系逐步形成。始于战国而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全面阐术了中医关于解剖、生理、病因、病理、诊法、治疗、摄身及...

http://qihuangzhishu.com/76/5.htm

卫气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卫气 1、卫气:黄帝曰:五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府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气内干五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窃之。然其分别阴阳,皆有...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13.html

黄帝八十一难经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疾病、证侯、诊断、针灸与治疗,以及阴阳五行学说等种种疑难问题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在阐发中医学基本理论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难经现存本以明经厂刻医要集览本与日本武村市兵卫刻宋·王九思黄帝八十一难集注本等较早,历代注释,发挥者约50家。...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99.htm

传说中的医学人物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喜怒攻之于内,夭昏凶札,君民代有,乃上穷下际,察五色,立五运,洞性命,纪阴阳,咨于岐伯而作内经,夏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巫彭、桐君处方饵,而人得以尽年”。上述医学著作所以冠以“黄帝”之名,反映了人们对其尊崇和仰慕之心情。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7-8.html

皇甫序_针灸甲乙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选论甚精,指事可施用。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亦有所亡失,其论遐远,然称述多而切事少,有不编次。比按仓公传,其学皆出于素问...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jiayijing/661-4-0.html

黄帝内经的形神统一观_【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对于形体与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做出了的说明,指出精神统一于形体,精神是由形体产生出来的生命运动。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视),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82.html

医经_医史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指中医学术的古典着作。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汉以前的医书七部共216卷,称为医经,即黄帝内经外经扁鹊内经外经白氏内经外经旁篇等七种有关解剖、生理、病理和治疗原则的基础医学着作。后世有称素问,...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yijing-2002.html

十四经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穴位分类名。指十四经脉所属的穴位。简称经穴。穴位的分经,在黄帝内经中已有分散记述,至针灸甲乙经已较系统,共载有双穴3O0,单穴49,合计349穴。到清代针灸逢源,经穴的数字已达361次,现仍为此数。分别为:督脉28,任脉24,...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226.htm

共找到466,8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