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中医诊断_【中医宝典】

...冠心病的中医诊断,作一简要探讨。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诊断较为可靠,但结合中医对冠心病早期无创敏感的诊断方法还较少,随着中西医研究工作的进展,寻找新的客观诊断指征,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诊断学的一个新课题。据《内经》“有诸于内,必形于外”的理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439.html

基础医学理论的进步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说是比之“脑主记忆”说更为提高了的。 二、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到了清代,在各科专著中均有新的见解,如薛己外科、夏禹铸儿科等,就一般而论,则于以下诸方面尤见长足进步。 首先是舌诊。清初康熙七年(1668),名医张璐之子张登著成《伤寒舌鉴》一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16.html

察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名词,系望诊内容之一。又称望目。《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故察目可以测知五脏的变化。察目的内容主要包括眼神、色泽及其形态等。察眼神有助于了解内脏的盛衰。精气充沛则目有神,视物清晰;精气衰则目无神,白睛...

http://qihuangzhishu.com/167/89.htm

气_中医知识_【中医宝典】

...不断自我更新。 应用气一元论,从形气关系来判断疾病的轻重顺逆和预后,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形以寓气,气以充形,“形气相得,谓之可治”,“形气相失,谓之难治”(《素问·玉机真脏论》)。若“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shi/b34997.html

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_《放射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对症治疗。若有心脏停搏则需立即进行心脏按摩术等。△(四)技术设备改进与检查方法的新进展简介X线诊断学近30年来,由于物理学、药理学、医学生物工程及电子工业的发展,促进X线诊断机硬件的改善,从而获得新的影像,促进诊断学的发展。1.大功率X线机...

http://zhongyibaodian.com/fangshezhenduanxue/1005-3-1.html

诊断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规律,以及了解各阶段的证候特点,是十分必要的。如泄泻与痢疾,肺痿与肺痈。临症不能不详辨。1。疾病诊断的定名:中医对疾病的命名,种类很多,比较复杂,在临床上应根据常用的病名下诊断,不要随意杜撰。病名的具体规范见临床各科。2。疾病诊断的依据:每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5-1.html

近代中医基础理论和医史文献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医基础理论除在固有理论体系范畴内不断有所发展外,同时由于西医学的传入,为中医学引进了一个参照系统和竞争对手,在对人体与疾病的认识方面吸收了部分西医的观点,一些新的概念或学说深入到人们思想中,例如生理、病理、解剖、诊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8-6.html

问耳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术语。为问诊内容之一。问耳主要了解有无耳鸣、耳聋、耳痛、重听等变化。凡突然耳鸣声大,按之鸣声更大,属实,多因少阳经风火上冲所致;逐渐耳鸣声细,按之减轻或停止,属虚,多因肝肾不足所致。初病突然耳聋,属实,可因少阳风热,肝胆火气上逆,或...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315.htm

诊断学原理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对于人体疾病的诊断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认识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指导实践。而望、闻、问、切四诊,是认证识病的主要方法。人体疾病的病理变化,大都蕴藏于内,仅望其外部的神色,听其声音,嗅其气味,切其脉候,问其所苦,而没有直接察病变的所在,为什么能...

http://qihuangzhishu.com/92/4.htm

指纹辨病_《常见病自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指纹辨病是中医诊断学中很有特色的一项内容,观察指纹对于观察小儿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简便易行,值得推广。观察指纹主要是观察三岁以下小儿食指掌面靠拇指一侧的浅表静脉。指纹可分为风、气、命三关,即食指根部指节为风关,中间指节为气关,末端...

http://qihuangzhishu.com/133/195.htm

共找到368,40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