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麻疹发热而口渴。《麻证新书》:“麻证原是火邪,心火内亢,肺焦胃枯,津液干涸,发热之时,未有不渴,不可以冷水与饮,只宜绿豆或芝麻或陈炒米煎汤饮之。”如麻疹初起口渴、热重者,多挟温热,治宜凉透,用银翘散加天花粉。如疹出始烦渴者,为...
...依前法再做2~3次,多数患者就能出现凉麻感,出针后不揉按穴。如遇到感觉迟钝的患者,可令其口吸气,鼻呼气5~6次,同时亦可配用震刮术,拇指向上刮针柄1分钟。本法适用于脏腑经络的实证、热证。 总结运用针刺八法 郑毓琳根据《针灸大成》载“赤凤迎源...
...汤氏云∶凡小儿斑疮之候,乃天行时气,热不能解,蕴积于胃,而胃主肌肉,毒瓦斯熏发于肌肉,状如蚊子所啮,乃成斑毒也。赤者十生一死,黑者十死一生。此症与斑症不同,发斑乃如锦纹,有空缺处,如云头之状;麻症乃遍身,无空缺处,但疏密之不同,分轻重耳。...
...产后如逢出麻疹.此时胎去免忧惶.只凭补益功最效.莫犯寒凉生气伤.婴儿尚在母腹中.天行麻疹正临躬.大热蒸蒸胎因坠.治法莫与产后同.妇人血常不足.产后则血更亏.如产后又值出麻.须当养血.而略兼解毒之品.以四物汤(见二十五条)少加荆芥、牛蒡子主...
...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是四对既互相对立而又互有联系的八个方面证候。 其实,它们并不是完整而具体的证,只是对病情的大体分类而已。 一、表里辨证--简述、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表里证鉴别要点 二、寒热辨证--简述、...
...病证名。指麻疹出疹或疹回时,感受风邪,以致麻毒内陷于肺。即麻疹合并肺炎。症见高热,咳嗽,气促,痰鸣,鼻翼煽动,面唇青紫。治宜宣肺透邪,清热解毒。用麻杏石甘汤加味。热甚者,加知母、黄芩、板蓝根、鱼腥草、金银花、连翘等;咳甚痰多者,加栝楼、...
...国语辞典 鄉里之門。古制,聚族里居,比戶相連,里中有門,稱為「里門」。 墨子.號令:「里正與有守者,宿里門。」 史記.卷一○三.萬石君傳:「慶及諸子弟入里門,趨至家。」 鄉里。...
...麻疹是由外感麻毒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泪汪汪,全身布发红色斑丘疹及早期口腔两颊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为特征。因其疹点如麻粒大,故名麻疹,我国南方地区称为痧、痧疹。西医学亦称本病为麻疹。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
... 附司天掌诀歌 《专治麻痧》述古编叙 卷二 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小儿脉法 面部证 目部证 五脏虚实寒热 五脏疮疹证治 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序 自序 总论 药方 附阎氏方 后序 朱氏翼中《类证活人书》 许白沙先生论小儿病脉 郭白云先生...
...之,使麻易出,真神法也。发热六七日以后,明是麻证却不见出,此皮肤坚浓腠理闭塞,又或为风寒袭之,会有吐泻乃伏也,急用发表之剂,麻黄汤去杏仁加蝉蜕升麻,外以胡荽酒散麻刮之。如一向未更衣者,毒甚于里,伏而不出,凉膈散加牛蒡子发而解之。再不出者死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