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惠》论∶夫绝乳小儿,五脏调和,荣卫气理,则津液流通,虽复多饮水浆,不能为病。若调养乖方,三焦痞隔,则肠胃不能宣行。因饮水浆,便令停滞不散,更遇寒气相搏,结聚而成癖。癖者谓僻侧,在两胁之间有时痛也。茅先生论小儿生下五个月日,上至七岁,有...
...日再服,加至十五丸,煮枣汁送之。(出第六卷中)《必效》疗咳嗽积年不瘥者,胸膈干痛不利方。紫菀(一大两) 杏仁(四十九枚去两仁、尖、皮,熬) 酥(一大合) 蜜(一大合)上四味,紫菀及杏仁各别捣,先煮酥、蜜,搅令和,纳紫菀、杏仁研,破块煎十余沸...
...之气在心肺,聚而不散,神归不移,所以热而气消虚也。平按:《素问》“两焦不通”作“而上焦不通”。新校正云:“按《甲乙经》、《太素》作两焦不通。”与此正合。又王注释“布叶”,谓“布盖之大叶”,新校正疑非是,复引全元起云:“悲则损于心,心系急则动...
...《复》 1、复: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2、复: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3、复: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4、复: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5、复: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6、复: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7、复:迷复之凶,...
...是手太阴清气行之故也。平按:“空窍”《甲乙》作“孔窍”。注“精阳”二字,袁刻作“清”。其浊者下行诸经。手太阴清而浊者,下入于脉,行十二经中也。诸阴皆清,足太阴独受其浊。六阴之脉皆清,足太阴以是脾肺,脾主水谷浊气,故足太阴受阴之浊也。平按:注...
...交感而形成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素问·至真要大论》)。总之,气是物质性的实体,是构成自然万物的最基本元素。人类是整个世界的特殊组成部分,是自然的产物。人与自然有着密切的...
...有一言而可以该医之旨者,其惟发表攻里乎?虽千枝万派,不过在表在里而已矣。欲攻其里者,宜以寒为主;欲发其表者,宜以热为主。虽千万世,不可易也。《内经》言之详矣!今人多错解其旨,故重为之笺。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此寒热二字,谓六气中司气之...
...指自然界一年四季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气候因素的变化。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六种基本物质,即精,气,津、液、血,脉等。这些物质都是由饮食水谷的精气所化生,故名(《灵枢·决气篇》)。...
...《医宗金鉴》救卒死而壮热者方矾石半筋,以水一斗半煮消,以渍脚令没踝。【注】厥而身壮热者,阳厥府病也,外以矾水浸脚,盖以厥起于下,而收摄阳气也。【集注】程林曰:厥阳独行,故卒死而壮热。岐伯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矾石,收摄...
...伤损肝心,其气上逆,因而血晕,其状,头觉重痛,昏昏如醉,语声低小,但多思睡,诊其候,六脉轻,有骨力,不至洪大,肺脉轻浮而不毛,心脉促而朝上,此最为用药之难,故作此一方麻黄(去根,一分) 延胡索 芎 防风(各一分) 官桂(去皮,半两) 甘草(炙...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