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阴阳规矩_《类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素问脉要精微论)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之所在奈何?知之所变奈何?知乍在内奈何?知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凡此五者,即阴阳五行之理,而阴阳五行,即天地之道,故伯以天运转大为对,则五者之变动...

http://qihuangzhishu.com/481/61.htm

表里同诊治既规律又灵活——读《伤寒论》有感_【中医宝典】

...根据《汤液经法》的主要方证内容,仲景将外感与内伤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及其演变规律加以总结,创建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一般规律,其中,表里同的先后诊治规律为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太阳阳明,必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72.html

萌叶_【中药材大全】中药大全

...目录 《中药大辞典》萌叶 《中华本草》萌叶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中药大辞典》:萌叶 【出处】《江西民间草药》 【拼音名】Hé Mén?? Yè 【来源】为豆科植物田皂角的叶。 【功能主治】治痈肿,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

http://zhongyaocai360.com/H/hemengye.html

方脉鼻参_《冯氏锦囊秘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肺窍也。反闻香臭者,何也?盖以窍言之肺也,以用言之心也。若因卫气失守,寒邪客于头面,鼻亦受之,不能为用,是以不闻香臭矣。《经》云∶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鼻为不之利也。视听明而清凉,香臭辨而温暖,治法宜先散寒邪,后补胃气,使心肺之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fengshijinnangmilu/342-16-22.html

色脉可以万全论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苟不以相参而断其邪之逆顺,不可得也。为工者深烛厥理,故望其五色以青黄赤白黑,以合于五脏之脉,穷其应与不应;切其五脉,急大缓涩沉,以其五脏之色顺与不顺。诚能察其精微之色,诊...

http://qihuangzhishu.com/336/59.htm

两感证_《伤寒总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死矣。其脉候《素问》已脱,今详之。凡沉者,皆属阴也。一日脉当沉而大,沉者,少阴也,大者,太阳也;二日脉当沉而长;三日脉当沉而弦,乃以表里之脉也。沉长、沉弦皆隐于沉大。凡阴不当,唯三阳可以,今三阴与三阳,故其脉似沉紧而大,似沉实...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zongbinglun/746-4-8.html

火树银花,星桥铁锁开。全诗赏析

...出自:唐朝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 原文如下: 火树银花,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

http://wenxue360.com/mingju/mingju-1536.html

太阳与阳明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指发病时太阳和阳明两经证候同时出现。临床表现,既有太阳的头痛、项强,又有阳明病的身热、口渴、下利黄色粪水,肛门灼热等里热症状,故称。...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280.htm

脏腑所_《中西汇通医经精义》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热于小肠之.又详下受盛之官注.肝胆.胆者.中精之府.内经云.脾之与胃.以膜相连耳.谨按各脏腑.远近不一.实皆以膜相连惟胆附于肝.最为切近.西医言肝无能事.只是化生胆汁而胆汁循油膜入胃.则饮食之物.得之乃化.是中焦之精气.全赖于胆.故胆者...

http://qihuangzhishu.com/767/10.htm

瘟疫(参)_《伤寒指掌》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已入胃.故景岳主汗.而又可主下也.此二者可从足经.同伤寒论治.分为一途.至嘉言所论.是真瘟疫大病.乃天地不正之气.恶毒瘴疠.气口气.交结互蒸.人受其气.由口鼻吸入.直行中道.流布三焦.最多闭结.故用芳香逐秽.解毒开化之法.此毒厉疫邪.与...

http://qihuangzhishu.com/934/124.htm

共找到192,53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