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半岁后有病,以无名、中、食三指,曲按额前眉上发际之下。若三指俱热,是感受风邪。鼻塞气粗,三指俱冷,是感受风寒,脏冷吐泻。若食、中二指热,是上热下冷;无名、中二指热,是夹之候;食指热,是胸膈气满,乳食不消。(《兰台规范》)按∶三指诊面法...
...□ 朱国喜 河北省叶县北大街卫生所 中医腹诊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临床应用源于《中医诊断学中切诊内容之一,是中华传统医学之的瑰宝,应当继承和发扬。 ...
...风寒束表,肺系会厌受其寒侵,经隧收引,津凝会厌,以致不能发音。即《灵枢·忧恚无言》所说:“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因其病性属寒属实,前人称为“金实不鸣。”久病声音嘶哑,为肺肾阴虚,水不制火,火灼肺...
...不常朝觐,前年冬,茂昭来朝未还,故宠之。 辛亥[22],诏吏部侍郎韦执谊守左丞[23]、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紫。初,执谊为翰林学士,知叔文幸于东宫,倾心附之。叔文亦欲自广朋党,密与交好。至是,遂特用为相。 乙卯,太常奏:“《礼》云:‘丧,三...
...(素问三部九候论)帝曰∶何以知病之所在?岐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此言九候之中,而复有七诊之法,谓脉失其常而独大者、独小者、独疾者、独迟者、独寒者、独热者、独陷下者,皆病之所在...
...故令脉滑。”叉说:“滑者,紧之浮名也。”翕奄沉,名日滑,《脉经》不引,浮紧名日滑,《伤寒论》、《金匮要略》其他条文中不见此意,故而关于这类条文只有存疑待考,不必强作解人。但后来亦有人据此为解,如《诊宗三昧》就说:“言忽浮忽沉。”形容流利之状...
...应二年而死。十五动而一止者,知肾肝心脾四脏皆无气,期一年而绝也。)新注云∶上言脉之动止,未知诊切何部而取据,谨按《素问》《难经》云∶每于平旦寅时,日未出,饮食未进,血气未乱,医者可以存神定意,心无外驰,诊于指下,右手寸口,默数脉息至止,以决之...
...国语辞典 祭祀祖宗。亦泛指祭祀。 孝經.聖治:「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 漢書.卷五十八.兒寬傳:「宗祀天地,薦禮百神。」 香火。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一折:「須斷不了王家宗祀,那裡便滅門絕戶了俺一家兒。」...
...布局,小儿脉息至数等等,各持已见,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日:“凡诊小儿,既其言语不通,尤当以脉为主,而参以形色、声音则万无一失。”足见小儿脉诊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年龄与至数 小儿的年龄与脉搏的至数有直接的关系,故持脉之道,必先明小儿年龄...
...,上头下项,行身之背,经气绝则筋脉短缩,故截眼反折。戴眼者,黑珠全上,但见白睛也。瘈,筋急。疭,筋缓也。色白者,肺气败也。肺金为寒水之母,其色白。寒水主藏,绝汗出者,寒水不藏也。《难经》:六阳气俱绝,即腠理泄,绝汗乃出,大如贯珠,转出不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