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发生于十二指肠第3、4段的腺癌预后比发生于第1、2段者预后好,其原因认为有如下3点: ①生物学特征不同,第3、4段肿瘤生物学特征表现为中肠特性,而第1、2段表现为前肠特性。 ②第3、4段肿瘤临床发现常相对较早,即使肿瘤虽已突破固有肌...
...本报讯(记者张荔子通讯员孙忻)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祝诚研究员主持的“973”项目“生殖健康的基础研究”目前已进入后期工作,该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和成果,4年来已公开发表论文299篇,申请国际专利2项...
...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空肠弯曲菌(C.jejuni)菌体轻度弯曲似逗点状,长1.5~5μm,宽0.2~0.8 μm。菌体一端或两端有鞭毛,运动活泼,在暗视野镜下观察似飞蝇。有荚膜,不形成芽胞。(二)培养特性为微需氧菌,在含2.5~...
...由4条相同的肽链(分子量各55kDa)组成的四聚体分子,链间以非共价键相连接,分子量为220kDa。P因子的生物学活性是以高亲和力与c 3bBb和C 3bnBb相结合,结合后通过发生构象改变而加固C3b与Bb间的结合力,从而可使其半衰期由2...
...单位 一、放射性活度 二、照射量 三、吸收剂量 四、当量剂量 第三章 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 第一节 电离辐射对细胞的作用 一、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二、细胞周期的变化 三、染色体畸变 四、细胞死亡 五、细胞损用力的修复 第二节 组织器官的辐射效应 ...
...分子生物学是它的基本学科。这种模式认为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躯体)变量来说明。在它的框架内没有给病患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留下余地。生物医学模式不仅要求把疾病视为独立于社会行为的实体,而且要求根据躯体(生化或神经生理)过程的...
...单位 一、放射性活度 二、照射量 三、吸收剂量 四、当量剂量 第三章 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 第一节 电离辐射对细胞的作用 一、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二、细胞周期的变化 三、染色体畸变 四、细胞死亡 五、细胞损用力的修复 第二节 组织器官的辐射效应 ...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是中医药研究的重大关键问题之一。为探寻中药复方及类方中隐含的规律及知识,以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甘草泻心汤对胃运动影响不同,验证了一组类方药味和药量发生变化,其有效化学成分和生物学作用靶点也相应发生变化,进而为三方...
...发现并正式命名的细胞因子有数十种,每种细胞均有其独特的、起主要作用的生物学活性。尽管种类繁多、产生细胞和作用细胞多样、生物学活性广泛、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同,但众多的细胞因子具有以下共同的特性:1.天然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 正常的静息或休止(...
...免疫应答的第三类细胞。从而证明了机体免疫应答的发生是由多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初步揭示了B细胞的识别、活化、分化和效应机制,使免疫学的研究进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领域。2. T细胞亚类的发现 70年代还进一步证明在动物和人周围血循环内存...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