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源流论 内伤大要论 湿气论 卷下 燥气论 论张仲景伤寒论 女科论 儿科论 用药大要论 宜识字论 跋(张) 跋(周) ...

http://qihuangzhishu.com/713/index.htm

失守_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五脏者,中之守也。(五脏者,各有所藏。藏而弗失,则精神完固,故为中之守也。)中盛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中,胸腹也;脏,脏腑也。盛满,胀急也;气胜,喘息也;伤恐者,肾受伤也;声如从室中言,混浊不清也,是皆水气逆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yijingyuanzhi/620-13-9.html

(三)_中国籍考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篇重出。而别立二名。或两论并合。而都为一目。或问答未已。别树篇题。或脱简不书。而云世阙。重合而冠针服。并方宜而为咳论。隔虚实而为逆从。合经络而为论要。节皮部为经络。退至道以先针。诸如此流。不可胜数。且将升岱岳。非迳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jikao/485-6-1.html

气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之速也”(绪余·呼吸)。(二)生成过程人体的气,从其本源看,是由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三者相结合而成的。气的生成有赖于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综合作用,其中与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的关系尤为密切。1.肺为气之主:肺为体内外之气...

http://qihuangzhishu.com/44/44.htm

卷下·医学渊源论_医学源流论

...医书之最古者内经,则之祖乃岐黄也。然本草起于神农,则又在黄帝之前矣。可知之起,起于药也。至黄帝则讲夫经络脏腑之,内伤外感之异,与夫君臣佐使,大小奇偶之制,神明夫用药之理。医学从此大备,然其书讲人身脏腑之形,七情六淫之感,与...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694.html

经络学说的应用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头部及项部者,多与太阳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厥阴有关。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也是在经络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辨证体系。在临床实践中,还发现在经络循行的通路上,或在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处,有明显的压痛或有结节...

http://qihuangzhishu.com/44/90.htm

(七)_中国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黄帝八十一难〕隋志二卷 佚皇甫谧曰。黄帝命雷公岐伯。论经脉。旁通问难。八十一为难经。(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按为字。当移在八十一。)旧唐志曰。黄帝八十一难一卷。秦越人撰。王勃序曰。黄帝八十一难经。是之秘录也。昔者岐伯以授黄帝。...

http://qihuangzhishu.com/485/15.htm

经络是什么?_【中医宝典】

...;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黄帝内经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观察的文献近年来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59.html

经络是人类远祖神经进化的遗迹_【中医宝典】

...结构遗迹就是人类循感传现象的物质基础。发表于健康报1991年4月20日,第2版。略有改动。[1] [2] [3] [4]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59.html

齿_经络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齿,统属足少阴肾经(素问曰∶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齿分、下断(齿根肉也),龈属足阳明胃经(素问曰∶邪客足阳明之,令人鼽衄,齿寒。曰∶ 痛,喜寒而恶热,取足阳明之,冲阳穴);下 属手阳明大肠经(张洁古曰;...

http://qihuangzhishu.com/304/63.htm

共找到589,24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