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一钟半.煎数滚.贮瓶内.沉井底.待冷服之.瘴因食生冷而得.胃脘痛.吐泻胸膈不利.皆脾胃之寒也.寒淫于内.以辛热川羌.良姜.檀香.草蔻.丁香.附子.皆辛热之药.去寒温胃.甘草之甘.温以和中.大渴引饮者.心肺中有邪热.故冷冻饮料以导邪热下行也...
...综合性医书。三卷。金·李杲撰。撰年不详。约刊于1276年。书名“兰室”取《素问灵兰秘典论》“藏灵兰之室”一语。表示所载方论有珍藏的价值。书中分述饮食劳倦、中满腹胀、心腹痞、胃脘痛、眼耳鼻、内障眼、口齿咽喉、妇人、疮疡等21门病证。其中对...
...病证名。指脾经经气异常所产生的病证。《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
...证名。饮食不节所致的心痛。此处心痛,实为心口痛,即胃脘痛。证见脘腹胀闷疼痛,吞酸嗳腐,恶食。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医宗必读·心痛》:“食积则饱闷,噫气如败卵,得食则甚,香砂枳术丸加神曲、莪术。”《医学从众录·心痛》:“食痛,食积停滞...
...综合性医书。三卷。金·李杲撰。撰年不详。约刊于1276年。书名“兰室”取《素问灵兰秘典论》“藏灵兰之室”一语。表示所载方论有珍藏的价值。书中分述饮食劳倦、中满腹胀、心腹痞、胃脘痛、眼耳鼻、内障眼、口齿咽喉、妇人、疮疡等21门病证。其中对...
...方药:苏梗10克,制山楂10克,神曲10克,谷芽15克,麦芽15~20克。水煎分2次服。 主治:胃脘痛。凡脘痛阵阵,伴有胀闷,时欲嗳气,嗳气则舒,舌苔薄腻,脉象细弦,属肝胃不和,余无兼证者,用之有效。 禁忌:凡胃痛见胃阴虚或肝阴(血)不足...
...1.痞满胃痛与痞满的病位皆在胃脘部,且胃痛常兼胀满,痞满时有隐痛,应加以鉴别。胃痛以疼痛为主,痞满以痞塞满闷为主;胃痛者胃脘部可有压痛,痞满者则无压痛。 2.心痛胃处腹中之上部,心居胸中之下部,正如《医学正传·胃脘痛》谓:“胃之上口,名曰...
...胃痛的中医鉴别诊断 1.痞满胃痛与痞满的病位皆在胃脘部,且胃痛常兼胀满,痞满时有隐痛,应加以鉴别。胃痛以疼痛为主,痞满以痞塞满闷为主;胃痛者胃脘部可有压痛,痞满者则无压痛。 2.心痛胃处腹中之上部,心居胸中之下部,正如《医学正传·胃脘痛》...
...吻合术后,以及幽门功能失调和慢性胆道疾病等所致,临床以胃脘疼痛,泛酸嘈杂,呕吐苦水等为主症。属祖国医学“胃脘痛、泛酸、痞证”范畴。笔者临床体会本病中医药辨证治疗效果较好,临床辨证常分以下四型。 肝胃不和型 主要表现为胃脘痞满、胀痛,连及两胁,...
...膈症 吞酸 眩晕 咳嗽 怔忡 血症 弱症 消症 霍乱 胃脘痛 胎前 产后 带下 淋症 痘疮 痧症 吐泻 惊症 疳症 痫症 卷四 四明医案 卷五 东庄医案 卷六 西塘感症(上) 感症总论 感症本病 卷七 西塘感症(中) 感症变病 卷八 西塘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