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此谓发陈。连俱生,万物以荣。”就是说,当春回大地之际,冰雪消融,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复苏,柳丝吐绿,万事万物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季三个月中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有寒气消退,气候变暖,万物复苏萌发为特点。 春季...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 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
...人们往往又会走到另一个极端——因过度贪凉而感受了寒湿。 夏日汗出较多,中医称之为“腠理开泄”,即皮肤毛孔开放;另一方面,夏日阳盛于外,体内阳气相对薄弱,低于外邪的能力下降。这种状况下寒湿之邪更易侵袭人体,伤及皮肤、胃肠、肌肉等。加之夏日久处...
...寒邪伤人阳气,郁而成热,皮肤闭而成实,麻黄轻以去实,辛以发阳气,温以散寒气。杏仁佐麻黄通肺气,使腠理开泄,王好古谓其为治卫实之药者是也。然泄而不收、升而不降,桂枝、甘草虽以佐之,实监制之耳!东垣云∶麻黄汤是阳经卫药也,开腠理使阳气申泄,此...
...汗出异常与阳气蒸腾津液及卫阳司汗孔开合的功能失常有关。邪热入侵、阳气偏亢 或阴虚内热,迫津外泄;或卫阳不固,气虎不敛津液,均可导致病理性的汗出过多。 反之,邪气外袭,卫阳被阻遏,或卫阳虚弱,汗孔开合失司而闭合;或阳气虚弱, 蒸津无力,均可...
...冬春之交,小儿面红身痒。冬春之交,阳气发动,小儿中气不足,阳动于下,遂越于外。红与痒皆阳气外越,宜补中气以回阳气,红自退痒自止。冰糖糯米粥极效。若误认为火而用凉药,即成大祸。服凉药后若腹泻者,多发热而死。而宜凉药之病,面不红身不痒。大人...
...病证名。即阳气受伤。其主要原因有:①寒邪直中于里或阴寒内盛伤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②过用苦寒药物,过食生冷饮食,或发汗,泻下太过,损伤阳气。③七情内伤,暴喜伤阳,心神浮越,阳气易于耗散,出现心悸、怔忡、精神恍惚等症状...
...脱阳指阳气严重耗损,有虚脱倾向的病变。 【脱阳】 脱,耗损之意。指阳气严重耗损,有虚脱倾向的病变。指由于阴寒内盛,阳气耗伤,以致神气不藏而出现幻觉、幻视、神志异常、呢喃乱语,或大汗淋漓等症状。可见于某些久病大虚的病人、慢性肾炎出现尿毒症等...
...薄厥是指由于精神刺激,可使阳气急亢,血随气逆,致使血液郁积于头部,发生卒然昏厥的病症。 【薄厥】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是指由于精神刺激,可使阳气急亢,血随气逆,致使血液郁积于头部,发生卒然...
...痹气指阳气虚,内寒盛,使营卫之气失调,血行不畅,而致气血闭阻不通的病理。 【痹气】 指阳气虚,内寒盛,使营卫之气失调,血行不畅,而致气血闭阻不通的病理。《素问.逆调论》:「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