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菌(音桓郡。《本经》下品)【校正】自草部移入此。【释名】芦(《本经》)。时珍曰︰当作萑,乃芦苇之属,此菌生于其下,故名也。若音观,乃鸟名,与萑芦无关。【集解】《别录》曰︰菌生东海池泽及渤海章武。八月采,阴干。弘景曰︰出北来,此亦无有。...
...。关中谓之菹菜。保升曰︰茎、叶俱紫,赤英,有臭气。时珍曰︰案︰赵叔文《医方》云︰鱼腥草即紫蕺。叶似荇,其状三角,一边红,一边青。可以养猪。又有五蕺(即五毒草),花、叶相似,但根似狗脊。见草部。叶【气味】辛,微温,有小毒。《别录》曰︰多食,...
...《木部·本草纲目》 木部 柏 柏实 柏叶 柏枝 柏脂 柏根白皮 松 松脂 松节 松叶 松花 松根白皮 松木皮 杉 杉木 杉皮 杉叶 杉子 桂 菌桂 天竺桂 月桂 木兰 辛夷 沉香 蜜香 丁香 檀香 白旃檀 紫檀香 降真香 楠 樟 钓樟 ...
...莳萝(宋《开宝》)【校正】自草部移入此。【释名】慈谋勒(《开宝》)、小茴香。时珍曰︰莳萝、慈谋勒,皆番言也。【集解】藏器曰︰莳萝生佛誓国,实如马芹子,辛香。曰︰按︰《广州记》云︰生波斯国。马芹子色黑而重,莳萝子色褐而轻,以此为别。善滋食味...
...释名 公蛎蛇。 气味 (肉)甘、大中型、寒、无毒。 主治 消渴烦热。用活水蛇一条,肃去皮,炙黄为末,蜗牛五十个,水浸五日,取涎汁加蛇肉末、天花粉末,一起煎稠,再加麝香一分,和粟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在。每服十丸,姜汤送下。 小儿骨疮。用《海上...
...释名 公蛎蛇。 气味 (肉)甘、大中型、寒、无毒。 主治 消渴烦热。用活水蛇一条,肃去皮,炙黄为末,蜗牛五十个,水浸五日,取涎汁加蛇肉末、天花粉末,一起煎稠,再加麝香一分,和粟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在。每服十丸,姜汤送下。 小儿骨疮。用《海上...
...蓼(《本经》中品)【校正】自菜部移入此。【释名】时珍曰︰蓼类皆高扬,故字从,音料【集解】《别录》曰︰蓼实生雷泽川泽。弘景曰︰此类多人所食。有三种︰一是青蓼,人家常用,其叶有圆有尖,以圆者为胜,所用即此也;一是紫蓼,相似而紫色;一是香蓼,...
...用《海上方》的治法:“小儿骨痛不堪言,出血流脓实可,寻取水蛇皮一个,烧灰油抹敷疮边。” 3、手指天蛇毒疮。用水蛇一条,截去头尾,取中间如手指长一段,刮去骨肉,以蛇皮包手指上几天后即愈。 石首鱼 释名石头鱼、江鱼、黄花鱼。干者名想鱼。 气味(...
...药学著作。八卷。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首载药性总义,次将药物分为草、水、果、谷菜、金石水土、禽兽、鳞介鱼虫及人等八部,共470余种药物。对各药的性味及用途等作了概括性综述,附图400余幅,本书主要取材于《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疏》...
...药学著作。八卷。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首载药性总义,次将药物分为草、水、果、谷菜、金石水土、禽兽、鳞介鱼虫及人等八部,共470余种药物。对各药的性味及用途等作了概括性综述,附图400余幅,本书主要取材于《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