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列传》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冠《史记》列传之首。在这篇列传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于大量论赞之中,夹叙了伯夷、叔齐的简短事迹。他们先是拒绝接受王位,让国出逃;武王伐纣的时候,又以仁义叩马而谏;等到天下宗周...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
...意念在心为志,在言为诗。《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杨,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仅三句道出了他起势的背景,功成后的荣耀和寄望,气势留连,其威猛足以令日月为之敛容。宋人朱熹在《楚辞集注》中评论日:“自...
...“四字旧作‘且一不著何’五字,一本如此。《史记·赵世家》云‘惠文王三年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表作四年。元和郡县志云‘定州,战国时为中山国。中山之地方五百里,城中有山,故曰中山。’今直隶定州是。”苏云:“中山之亡当魏文侯世,墨子与子夏子门人...
...田《史记菁华录》)。实际上作者把酷吏苛政出现的罪责归之于汉武帝,文中多次说“上以为能,至太中大夫”,“天子以尽力无私,迁为御史大夫”等等,甚至说“汤尝病,天子至自视病,其隆贵如此”。司马迁“深慨”(张云璈《读酷吏传》)之情,“悲世之意”(...
...与吴王谋反。乌群斗者,师战之象也。白颈者小,明小者败也。堕于水者,将死水地。王戊不寤,遂举兵应吴,与汉大战,兵败而走,至于丹徒,为越人所斩,堕死于水之效也。京房《易传》曰:“逆亲亲,厥妖白黑乌斗于国。” 昭帝元凤元年,有乌与鹊斗燕王宫中池上...
...父亲的未成稿,但并未遵循父亲旧稿的体例。李大师所作是仿《吴越春秋》,为编年体;延寿所作则仿《史记》,为纪传体,但又与《史记》不完全一样,是介于《史记》和《汉书》间的一种体例。 人们都熟悉,司马迁的《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自远古黄帝,下...
...炭坏形以奉见异,齐客陨首公门以报恩施,知氏、孟尝犹有死士,何况将军之门。(《汉书·谷永传》、《艺文类聚》三十三。) ◇ 与王谭书 君侯躬周召之德,执管晏之操,敬贤下士,乐善不倦,宜在上将久矣,以大将军在,故抑郁於家,不得舒愤。今大将军不幸蚤...
...不受赏,赏即加不敢当位。方制作未定,事须公而决,故且听公。制作毕成,群公以闻,究於前议,其九锡礼仪亟奏。(《汉书·王莽传》上) ◇ 封刘歆王恽等列侯诏(元始五年正月) 羲和刘歆等四人使治明堂、辟ń,令汉与文王灵台、周公作洛同符。太仆王恽等八人...
...关涉,事便显露,所谓因言语而可知者。又如《史记。卫青传》后,太史公曰:“苏建尝责大将军不荐贤待士。”《汉书。孝文纪》末,其赞曰:“吴王诈病不朝,赐以几杖。” “太史公曰”、“赞曰”,是“赞论”二字点眼处。此则传之与纪,“传纪”二字旧倒。并所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