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尽善尽美之治伏气温热正法眼藏矣。吴坤安之《伤寒指掌》,于温病论治颇详,邵氏仙根加以评语,何氏廉臣复为重订,且易其名为《感症宝筏》。然其立论但知叶天士所谓温邪上受,治主三焦,则仍新感温热之证治也。吴鞠通之《温病条辨》,乃遵叶天士之学说而...
...目录 《温病条辨》增液承气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温病条辨》:增液承气汤【处方】元参30克 麦冬24克(连心)细生地24克 大黄9克 芒消4.5克【功能主治】滋阴增液,泄热通便。治阳明温病,热结阴亏,燥屎不行,下之不通,津液不足,...
...目录 《温病条辨》半夏泻心汤去干姜甘草加枳实杏仁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温病条辨》:半夏泻心汤去干姜甘草加枳实杏仁方【处方】半夏1两,黄连2钱,黄芩3钱,枳实2钱,杏仁3钱。【功能主治】阳明暑温,脉滑数,不食不饥不便,浊痰凝聚,心...
...目录 《温病条辨》黄连白芍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温病条辨》:黄连白芍汤【处方】黄连6克 黄芩6克 半夏9克 枳实4.5克 白芍药9克 姜汁25毫升(冲)【功能主治】辛开苦降,两和肝胃。治太阴脾疟,寒起四末,不渴多呕,热聚心胸。【...
...物体时,晶状体不能变凸,物象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故视近模糊。中医认为“近视因火少,远视因水虚”,故本病多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阴精亏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以致不能视近。[临床表现]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远视力尚好,近视力减退。早期仅在阅读时需将...
...病证名。出《温病条辨·解儿难》。小儿痉病之一。症见发热,或有汗,或无汗,面色时青时赤,梦中呓语,手足蠕动。由小儿神怯气弱,受惊吓所致。治宜养心安神,用复脉汤去参、桂、姜、麦、加丹参、丹皮、犀角。...
...病证名。出《温病条辨·解儿难》。小儿痉病之一。症见发热,或有汗,或无汗,面色时青时赤,梦中呓语,手足蠕动。由小儿神怯气弱,受惊吓所致。治宜养心安神,用复脉汤去参、桂、姜、麦、加丹参、丹皮、犀角。...
...治疗学术语。即解除肌表之邪。是对外感证初起有汗的治法。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来苏集》:“解肌者,解肌肉之汗也。”《温病条辨》:“伤寒非汗不解,最喜发汗;伤风亦非汗不解,最忌发汗,只宜解肌,此麻桂之异其治,即异其法也。温病亦...
...目录 《温病条辨》三石汤 《备急千金要方》三石汤 《时病论歌括新编》三石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温病条辨》:三石汤【处方】飞滑石9克 生石膏15克 寒水石9克杏仁9克 竹茹6克(炒)银花9克(花露更妙)金汁30毫升(冲)白通草6克...
...。其中温病治案颇多,反映出叶氏卫气营血的辨证特色及汗、清、透、凉、散诸法先后缓急的施治原则。吴瑭撰《温病条辨》多取材于此。本书于每门之后均附论一篇,由叶氏门人分别执笔。书末附有案中所引用的方剂,有助于读者掌握运用。以叶氏善抓主证,故某些个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