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什庚之死》译者附记〔1〕 感想文十篇,收在《阿尔志跋绥夫著作集》的第三卷中; 这是第二篇,从日本马场哲哉〔2〕的《作者的感想》中重译的。 一九二六年八月,附记。 【注解】 〔1〕本篇连同《巴什庚之死》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九月十...
...的章回体小说,共十回,清光绪四年(1878)上海申报馆出版。一九二六年六月,刘半农将此书标点重印,鲁迅曾为它作题记,现收入《集外集拾遗》。 〔9〕“驷不及舌”语出《论语·颜渊》,据朱熹《集注》:“言出于舌,驷马不能追之。” 〔10〕《语丝》...
...《春夜的梦》译者附记〔1〕 爱罗先珂的文章,我在上月的《晨报》〔2〕上,已经绍介过一篇《池边》。这也收在《天明前之歌》里,和那一篇都是最富于诗趣的作品。他自己说:“这是作为我的微笑而作的。虽然是悲哀的微笑,当这时代,在这国里,还不能现出...
...1、《智识即罪恶》原文-出自《热风》 2、《无题》原文-出自《热风》 3、《为“俄国歌剧团”》原文-出自《热风》 4、《望勿“纠正” 》原文-出自《热风》 5、《题记》原文-出自《热风》 6、《所谓“国学”》原文-出自《热风》 7、《...
...原来如此的,据私意推测起来,空两格的大约是“刺客”两个字,空一格的大约是“杀”字。至于“某国”,则自然是作者自指他的本国了〔2〕。 五月一日 【注解】 〔1〕本篇连同于日本小说家江口涣《忆爱罗先珂华希理君》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五月十四...
...挺直地站着,莞尔而笑,谦恭到讨厌,什么也不懂,却唠叨地说是‘话,不行,一点儿,一点儿唱’的。于是中国和我,是干干净净地分了手了。”(《本论之外》第二节) 一九二七,一一,二六。记于上海。 【注解】 〔1〕本篇连同《信州杂记》的译文,最初发表...
...《说文解字序》原文 《说文解字序》译文如下: 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
...《医生》译者附记〔1〕 一九○五至六年顷,俄国的破裂已经发现了,有权位的人想转移国民的意向,便煽动他们攻击犹太人或别的民族去,世间称为坡格隆。Pogrom这一个字,是从Po(渐渐)和Gromit(摧灭)合成的,也译作犹太人虐杀。这种暴举,...
...1、《在酒楼上》原文-出自《彷徨》 2、《肥皂》原文-出自《彷徨》 3、《示众》原文-出自《彷徨》 4、《高老夫子》原文-出自《彷徨》 5、《孤独者》原文-出自《彷徨》 6、《长明灯》原文-出自《彷徨》 7、《伤逝》原文-出自《彷徨》 8...
...日,译者附记。 【注解】 〔1〕本篇连同《有限中的无限》(原书第二部分之第四节)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八日《晨报副镌》,后未印入单行本。 〔2〕Van Lerberghe 望·莱培格(1861—1907),比利时诗人、戏剧家。...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