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3~6天。 骤起高热,24h内即达高峰,2~4天后下降,少数有双峰热。起病后伴头痛、肌痛、畏光及眼痛,结膜显著充血,颜面及上胸部可潮红。有时可伴腹泻或便秘。缓脉不常见。白细胞减少,脑脊液正常。 1.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
...热熨法是采用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的一种治疗方法。 本法是中医独特、有效的外治法之一。它可借助温热之力,将药性由表达里,通过皮毛腠理,循经运行,内达脏腑,疏通经络,温中散寒,畅通气机,镇痛消肿,调整脏腑阴阳,从而...
...假热指病因和病理均属寒而反表现出热的假象。 【假热】 指病因和病理均属寒而反表现出热的假象,参阅“真寒假热”条。...
...猪苓(图)淡渗分消.治各种癃淋.皆可自肠中下导.甘平赤黑.去诸般湿热.却能从釜底抽薪.(猪苓生枫树下.得枫根之余气结成.状如猪屎.故名.外黑内赤.甘淡性平.入小肠膀胱血分.分利湿热.湿热下降.则上焦之热渴止.表部之温疫解.亦里和表解之意也...
...病名。指睾丸红肿热痛,然不肿大者,亦名肾囊痈。出《外科理例》卷三。多因肝肾二经湿热下注,或外湿浸内蕴酿成毒所致。症见阴囊红肿热痛。并见有恶寒发热,口干喜凉饮,小便赤涩等全身症状,因其睾丸不肿大,故可与子痈鉴别。初起治宜清利湿热,可服清肝...
...病名。指睾丸红肿热痛,然不肿大者,亦名肾囊痈。出《外科理例》卷三。多因肝肾二经湿热下注,或外湿浸内蕴酿成毒所致。症见阴囊红肿热痛。并见有恶寒发热,口干喜凉饮,小便赤涩等全身症状,因其睾丸不肿大,故可与子痈鉴别。初起治宜清利湿热,可服清肝...
...本病虽然病属热证,也不能过于攻伐,应视患者情况在克伐邪气的同时,加用益气补血之品。具体治疗如下: 1、湿热蕴结型:治以清热利湿,活血止痛。方用四妙丸(《成方便读》)合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苍术10克 黄柏10克 牛膝10克 ...
...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活血,化瘀退黄之功效。加减 黄疸严重者,赤芍可重用至60~100克,茵陈50克;舌质淡,苔白腻,偏湿重者,加豆蔻、藿香、薏苡仁等化浊利湿;舌质红,苔黄,脉数,发热,偏热甚者,加板蓝根、虎杖、半枝莲等,清热解毒;齿鼻衄血,皮下...
...一年四季,有两个中风高峰期:气温在0℃以下的隆冬和在32℃以上的盛夏。最近有资料说,气温在32℃时中风的危险便上升60%,而且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这就是所谓的“热”中风。热,何易中风?主要有两种因素:其一、气温在32℃以上,体温的调节,...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原体为五日热类立克次体,可在没有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和人虱肠道细胞外生长增殖。此种病原体对外界抵抗力较强。60℃湿热条件下30min仍可存活,即使在干燥环境下病原体在虱粪中数月仍有传染性。 (二)发病机制 有皮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