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科学理论解析舌机理_【中医宝典】

...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采用热科学理论与方法。运用红外热像仪,对中医舌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他生物参数进行合理的分析处理,分析说明了中医舌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红外热像仪是一种采用非接触方法直接测取物体温度场的精密仪器,其特点是快速、实时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906.html

必先问明然后诊脉_《家正眼》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素问·征失篇》曰∶“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气口,妄言作名,为粗所穷,何病能中?”(此言不问其症之所由起,先与切脉,未免模糊揣度,必不能切中病情者矣。)《素问·疏五过篇》云∶“凡未诊病者,必问...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azhengyan/801-4-35.html

的分类、方法与注意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脉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 分类 1.遍诊法: 头、手、足三部,每一部各有天、人、地三候,合为三部九候。因为应用不便,后世不多用。 2.三部诊法: 即颈部以人迎,双上肢的寸口和双足背的趺阳三脉,分候胃气与十二经之气。亦有加...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5.html

中医腹理应继承和发扬_【中医宝典】

...□ 朱国喜 河北省叶县北大街卫生所 中医腹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临床应用源于《中医诊断学中切诊内容之一,是中华传统医学之的瑰宝,应当继承和发扬。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921.html

先兆意义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古时络脉查部位比较广泛,凡浅表络脉显露者皆属之,遍身络包括鱼际络、指络、舌下络、指甲络及耳廓络等,通过浅表络脉的络色及络形的变化可以预测疾病的状况。络在《内经》中早有应用,通过络色的变化预测寒热虚实。如《素问·经络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28/95.htm

大小肠脉部位辨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脉五脏六腑皆有定位:左寸心;左关肝胆;左尺肾与膀胱;右寸肺;右关脾胃;右尺肾与命门,自叔和倡导以还,历代医家成宗之从之,已成千古定论。虽偶有一二异议,终不能易电。惟大肠与小肠两腑,在寸在尺,诸说不一,而见仁见智,各有至理焉。陆定圃《...

http://qihuangzhishu.com/144/13.htm

百病死生诀_《脉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热盛,脉浮大者,生;沉小者,死。伤寒,已得汗,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温病,三、日以下,不得汗,脉大疾者,生;脉细小难得者,死,不治。温病,穣穣大热,其脉细小者,死。(《千金》穣穣作时行)温病,下利,腹中痛甚者,死,不治。温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ing/111-6-7.html

三脉同救危症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雷鸣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医院 患者邵某,男,63岁,农民。2009年3月21日上午在田间劳作时突发呆滞不语,约十分钟后又似乎清醒,而回家休息,时而烦躁,时而抑郁,渐至神志欠清,先后前往多家中西医院住院治疗,为“重症病毒性脑炎”,予...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610.html

合参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辨证过程中,把望,闻、问、切诊所得的有关病史症状、形色和脉象等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以防止局限性和片面性,以便判所疾病的标本缓急,正确指导治疗。参见“色脉合参”、“脉证合参”各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152.htm

诊脉的部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腹部:腹部为自鸠尾(剑突)下至脐下,及脐左、脐右之统称。自心下至脐可分为上、中下三脘,总称胃腕。古代医籍往往将上腹与胸混称,如大结胸之“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及小结胸证病位之“正在心下,按之则痛”,部是指上腹而言。 祖国医学的腹...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30.html

共找到155,50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