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守先 朝代:清·嘉庆三年 年份:公元1798年 绘图针灸易学序 自序 卷上 针灸源流 一手法 手法歌 论修针 论取寸 论持针 论定神 四明高氏补泻 论退针 论合法 论晕针 二认症定穴 纪氏治法 行针指要歌 聚英先生百症赋认症定穴...
...大指相屈如环。内侧文两角为寸。各随大小取之。手太阴经起自肺何处邪。答曰。食入于胃。输精于脾。播气于肺。此之谓也。问曰。周身之穴。各有两如补泻时。只刺病所。两穴俱刺邪。答曰。不然。随病左右而补泻之。左则左补泻。右则右补泻。问曰。何为络。答曰。...
...药之生熟,补泻在焉,剂之补泻,利害存焉。盖生者性悍而味重,其攻也急,其性也刚主乎泻;熟者性淳而味轻,其攻也缓,其性也柔,主乎补。补泻一差,毫厘千里,则药之利人害人判然明矣。如补药之用制熟者,欲得其醇浓,所以成其资助之功,泻药制熟者,欲去其...
...曰∶以中指大指相屈如环,取内侧纹两角为寸,各随大小取之。问∶手太阴经起自肺何耶?答曰∶食入于胃,输精于脾,播气于肺,此之谓也。问曰∶周身之穴各有两,如补泻时只刺病所?两穴俱刺耶?答曰∶不然,随病左右而补泻之,左则左补泻,右则右补泻。问曰∶...
...作者:李守先 朝代:清·嘉庆三年 年份:公元1798年 绘图针灸易学序 自序 卷上 针灸源流 一手法 手法歌 论修针 论取寸 论持针 论定神 四明高氏补泻 论退针 论合法 论晕针 二认症定穴 纪氏治法 行针指要歌 聚英先生百症赋认症定穴...
...大指相屈如环。内侧文两角为寸。各随大小取之。手太阴经起自肺何处邪。答曰。食入于胃。输精于脾。播气于肺。此之谓也。问曰。周身之穴。各有两如补泻时。只刺病所。两穴俱刺邪。答曰。不然。随病左右而补泻之。左则左补泻。右则右补泻。问曰。何为络。答曰。...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详《徐氏针灸》等书。闻有《针灸萃英》,未之见也。或问∶针有补泻迎随之理,固可以平虚实之证,其灸法不问虚实寒热,悉令灸之,其亦有补泻之功乎?丹溪凡灸有补泻,若补,火艾灭至肉;泻,火不要至肉,便扫除之,用口吹风主...
...十二阴阳气血.凝滞全凭针 .细推十干五行.谨按四时八节.出入要知先后.开阖慎毋妄和寒热.补即慢慢出针.泻即徐徐闭穴.发明难素玄微.俯仰岐黄秘诀.若能劳心劳力.必定愈明愈哲.譬如闭户造车.端正出门合辙.倘逢志士细推.不是知音莫说.了却个人...
...这首词写皇宫柳色如著新妆。 “御柳如丝”句,写了一幅广阔的春柳画面:“凤凰窗映”句,绘出了富丽堂皇的宫室。“景阳楼畔”句,又将场面拉开:“一面新妆”句,将柳枝比拟成如美丽的宫女们着上新妆一样,一派春色,迎风飘舞。短短四句,开阖有致。...
...生理学名词。指少阴经脉络具有柔顺转枢之机的作用。《素问·皮部论》:“少阴之阴,名曰枢儒。”王冰注:“儒,顺也。守要而顺阴阳开合之用也。”张景岳注:“儒,《说文》柔也,王氏曰顺也。少阴为三阴开阖之枢,而阴气柔顺,故名曰枢儒。”...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