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_《疫疹一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幼读鲁论,至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即心焉志之,曰∶丈夫不当如是耶?愿窃比焉。力学二十余年,屡踬名场,翻然自顾樗栎之资,原非国器,奈何犹穷经皓首,终为童子试哉?!于是究心《灵》、《素》,志在岐黄,虽小道,亦足以行吾艺耳。遍览一十三科...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henyide/325-6-0.html

不衰的新安医学世家_【中医宝典】

...研究医学50余年,博览诸子百家之作,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著成《说》十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传记,享誉医坛,堪称“新安第一代名医世家”。 相传张氏后裔传至明代为嘉靖年间满田张守仁“张一帖”内科,又经明、清两个朝代至张根桂传承衣钵...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477.html

叙_《中西汇通经精义》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三才之所有百族之所宜.上可损益乎.古今下可参酌乎.中外要使善无不备美无不臻驾三皇而轶五帝.岂独一材一艺彰明较着于天下已耶.夫其小焉者也.然即以论之五行列于洪范为调变阴阳之资十全重于周官实康济斯民之助.故自轩岐以逮仲景医法.详明与政治声教...

http://qihuangzhishu.com/767/2.htm

品行_《古今彻》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夫必自爱自重.而后可临大病而足托.盖我之学术优.而审病确.则彼之托于我者何事.而我之受于彼者何为.而敢易易出之.故凡希媚谄容.不邀而赴.以求悦于人者.其术固止于此也.或可治小疾.而不可治大疾.或可疗常病.而不能疗变病.其以轻为重.以重致...

http://qihuangzhishu.com/735/96.htm

附箴三首警_《古今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明医箴今之明,心存仁义,博览群书,精通道艺。洞晓阴阳,明知运气。药辨温凉,脉分表里。治用补泻,病审虚实。因病制方,对症投剂,妙法在心,活变不滞。不 虚名,惟期博济;不计其功,不谋其利;不论贫富,药施一例。起死回生,恩同天地。如此名医,芳...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jian/613-23-12.html

《儒门事亲》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十五卷(一作十四卷)。金·张子和撰。撰年不详。张氏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善用汗、吐、下三法。书中详细介绍他用三法而赅尽诸法的学术见解和各科多种病症的临床实践。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和创见,并附较多治案。相传此书系张氏向麻知几、常仲明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12.htm

《儒门事亲》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十五卷(一作十四卷)。金·张子和撰。撰年不详。张氏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善用汗、吐、下三法。书中详细介绍他用三法而赅尽诸法的学术见解和各科多种病症的临床实践。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和创见,并附较多治案。相传此书系张氏向麻知几、常仲明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503.htm

探寻张锡纯用广汗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见解。 “发汗原无定法” “发汗原无定法”是针对传统汗法选药独重发散,所治主于表证提出来的。张氏指出:“当视其阴阳所虚之处而调补之,或因其病机而利导之,皆能出汗,非必发汗之药始能汗也……是药在人用耳。”如对里热壅盛之证,张氏常藉清泄之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890.html

和缓_史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和缓即和兴缓二人,均系春秋时期秦国的医官。 【和缓】 即和兴缓二人,均系春秋时期秦国的医官。由于其在医学上的成就,后人以“和缓”并称,作为称誉良医的代名词。...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571.html

小草》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宝辉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自序 游艺志略自序 精义汇通 六经提纲 六字真言 六气便解 经补正 治病法解一 治病法解二 素问摘要 三证合参 说寒 说温 风温 湿温 说疫 辨证 治法 指南 审脉 附∶游艺志略...

http://qihuangzhishu.com/252/index.htm

共找到61,43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