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之为病,仲景论四领六证,无择叙内外三因,俱为切当。盖四领则叙因痰而显诸证者,三因则论因有所伤而成痰者也。惟王隐君论人之诸疾悉出于痰,此发前人所未论,可谓深识痰之情状而得其奥者矣。制滚痰丸一方,总治斯盛,固为简便。较之仲景无择,有表里内外...
...目录 《千金珍秘方选》痰块百效膏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千金珍秘方选》:痰块百效膏【处方】制甘遂60克 红芽大戟90克 麻黄12克 白芥子24克 生南星48克 僵蚕48克 朴消48克 藤黄48克 姜半夏48克【功能主治】化痰散结。治...
...) 柏子仁(二钱,炒捣) 生杭芍(二钱)陈皮(二钱) 茯苓片(二钱)世医治痰,习用宋《局方》二陈汤,谓为治痰之总剂。不知二陈汤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何者?痰之标在胃,痰之本原在于肾。肾主闭藏,以膀胱为腑者也。其闭藏之力,有时不固,必注其...
...痰证之一。因痰迷心窍而致心痛、惊悸、癫狂等证者。《证治汇补·痰证》:“迷于心为心痛,惊悸,怔忡,恍惚,梦寐奇怪,妄言见祟,癫狂痫喑,名曰惊痰。”亦指因受惊痰结,胸腹有块,跳动而痛,或成癫痫者。《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惊痰,因惊痰结成...
...证名。指一咳即能出痰。多属脾湿之病理。《症因脉治》卷二:“一咳而痰便出者,名滑痰。属脾湿。宜南星与半夏之类燥之;滋润之味,所当忌也。”参见痰证条。...
...痰因津液贮留生,痘疮之火炼而成,加味二陈斟酌用,灌浆保元化毒宁。【注】痰乃津液贮留胸中而生。盖痘毒之火,耗炼其津液,上壅气道,喉中作声,宜清气化痰,不可骤用金石之药,恐伤真气,以加味二陈汤治之。若灌浆时见此证,则禁用二陈汤。但于助浆剂中...
...以化尽为度。方咯出时,其味甚咸,漱久则甘,世人乃谓瘀浊之物,无澄而复清之理,何其谬哉。吾尝渡河矣,见舟人掬浊流而入之瓮,掺入矾末数分,实时澄清,此可以悟治痰之法也。故上焦宗气不足,则痰聚胸膈,喉间梗梗,鼻息喘短;中焦荣气不足,则血液为痰,或...
...目录 《魏氏家藏方》刷痰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魏氏家藏方》:刷痰丸【处方】天南星 半夏 白附子 川乌头(生,去皮)各60克 全蝎15克 天麻30克【制法】上药先将前四味为细末,用水浸一宿,次日再研细末;再将全蝎、天麻研细,与前药...
...白附子 川灵脂 直僵蚕(炒去丝)华阴细辛 白矾(煅枯)各30克 全蝎11克(焙)【制法】上药为末,皂角浆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顽痰壅盛。【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姜汤送下。【摘录】《仁斋直指》卷七▼ 相关方剂 ▲ 返回...
...病名。①见《医学入门》卷六。泛指体表的局限性包块。该病多因脾弱不运,湿痰结聚于皮下而成。症见皮内生核,多少不等,包块不红不热,不痛不硬,推之可移,多发于颈项,下颏、四肢及背部等处。治宜以清痰和气为主。生于身体上部者多挟风热,生于下部者则多...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