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腹诊具有客观性与重复性强的特点,可弥补舌诊、脉诊之不足。 ●张仲景对腹证非常重视,在判断病位、阐述病因、分辨病机,以及确定治疗原则上多有对腹证的应用。 ●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论述,腹诊...
...习俗之讹.咸归先圣一脉.是不能无愧于心.或云.夫子之道.昭乎日月.而尚有不辨明暗者.何也.曰.是某之机缘不契.亦众生之机缘不契也.教乘所谓时节因缘.非可强也.吾闻佛法无边.能度一切有情.而不能化导无缘.岂区区智力.能充 法界.使悉归心至教乎...
...子也.寸为阳位.故见动滑.则为血充而显阳象.左叶熊罴.右应鸾凰之兆.可预卜而无疑也.凡妇人经水三月不来.诊其脉两寸浮大.两关滑利.两尺滑实而带数.此胎脉也.若有形而不动.或当脐下翕翕微动.如抱瓮之状.按之冰冷.又两尺乍大乍小.乍有乍无.或浮...
...我们来简述一下诊脉法。另外,也对上述7脉作一下详细讲解。 1、脉诊的临床地位 脉诊又称切脉。属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内经曾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 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那么,把切脉列于第四位,并谓之巧,是否...
...草药简辑22峨嵋白云禅师考23医易大要24太素脉法评介25潜川先生《三焦论》26潜川先生《三消论》27经络“里支”内照图28癫、狂、癎三大证治心法29考《奇经八脉考》30《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补注31《内经知要》述义32胎胪旨要33改进人类...
...夫医者,人之司命也。脉者,医之大业也。盖医家苟不明脉,则如冥行索途,动致颠覆矣。夫大方脉、妇人、小儿、风科,必先诊脉后,对证处药,独疮科之流,多有不诊其脉候,专于治外,或有证候疑难,别召方脉诊察,于疮科之辈,甘当浅陋之名,噫!其小哉如是!...
...,见散于各章节之中者,字字精切。至于《伤寒论》中平脉,辨脉二篇则又为叔和所增,亦瑕瑜参半耳。兹先以时行而不悖于古者,举其大要,使人乐从其易。后录《内经·脉要精微论》一节,而详注之,俾学人无忽于所易,无惮于所难。《内经》分发脏腑左寸∶(外以候...
...矣.凡此皆脉难尽凭之明验也.若只凭脉而不问症.未免以寒为热.以表为里.以阴为阳.颠倒错乱.而夭人长寿者有矣.是以古人治病.不专于脉.而必兼于审症.良有以也.奈何世人不明乎此.往往有病讳而不言.惟以诊脉而试医之能否.诊之而所言偶中.便视为良医...
...世界最早舌诊专著——《中医诊断学认为人体重要脏器的疾病,均可在舌头上有所反应,可以通过舌诊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和转归的道理相合。正因为中医舌诊很重要,所以世界上不少国家正在深入研究,他们通过舌萤光检查、舌印检查、舌的病理切片检查、舌的活体...
...《素问》卷五第十七《脉要精微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四第一中、下篇。自“黄帝曰:请问脉之缓急”至“调其甘药”,见《灵枢》卷一第四《邪气脏腑病形篇》,又见《甲乙经》卷四第二《病形脉诊》下篇。自“肝满肾满”至末,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八《大奇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