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唐代贞观年间,孙思邈奉敕修“明堂图”。就是把人体脉穴绘成图像,以便医生学习。他与承务郎司马德逸、太医令谢季卿、太常丞甄立言共同承担校定经穴图的任务。在此期间,他向专长针灸脉理的医学家甄权请教。甄权说:人体经络...
...弓即解,疑者无所施其疑;灸难分痛,见艾即愈,诈者无所用其诈。精与脉理者,又何疑诈之我欺也哉?!...
...记载它只能见于关部是错误的,”至此动脉脉位问题算是解决了,寸关尺三部匀可以见到,而不是只见于关。至于有关动脉的其他形象比喻如《脉理求真》提到“滑数如珠”。如珠好像与滑重复,怛动本来就有滑的成分,不能算错误,同时这种说法影响亦不大。因为滑数脉...
...周禹载曰.夏日暑湿交蒸.人多中暑.证与热病相似.首宜以脉辨之.夫热病之脉必盛.中暑之脉必虚.盖寒伤形而不伤气.所以脉盛.暑伤气而不伤形.所以脉虚.然又有弦细芤迟之脉者何也.人当暑月必多汗.汗多则脉虚.此其常也.守真曰.热为阳中之至阳.以热...
...定也。至五六月以后,形质已定,男女既分。及八九十月,其脉平和如无娠。然非医者深明脉理,病者确明其故,难以诊而知也。《脉诀》云∶滑疾不散胎三月,但疾不散五月母。至六月后,则疾速亦无矣。然亦有始终洪数不变者,其气甚盛,不可一例拘也。故帝问怀子将...
...伤寒一症.传变不常.有本传、越经传、巡经传、巡经得度传、误下传、表里传、上行传、顷刻之间.生死系焉.可以寄人死生者.惟医焉耳矣.夫何脉理玄妙.七表八里九道.形似难辨.此庸医所以接踵而杀人者多也.元、若敖氏抱独见之明.着《金镜录》一书.只以...
...伤寒一症.传变不常.有本传、越经传、巡经传、巡经得度传、误下传、表里传、上行传、顷刻之间.生死系焉.可以寄人死生者.惟医焉耳矣.夫何脉理玄妙.七表八里九道.形似难辨.此庸医所以接踵而杀人者多也.元、若敖氏抱独见之明.着《金镜录》一书.只以...
...不得,著骨始得寻。” 《脉如》:“伏脉主寒凝经络脏腑,或霍乱吐泻,腹疼沉困,或宿食沉蓄,或老痰胶固,或厥逆重阴。” 《脉理求真》:“伏为阻膈闭塞之候,或火闭而伏,寒闭而伏,气闭而伏,其症或见痛极疝瘕,闭结气逆,食滞忿怒,厥逆水气。” 《脉学阐...
...:“结脉迟中止,阳徽一片寒。诸般积症,温补或平安。” 《脉如》:“结为阴郁固结之象,凡寒饮死血、吐利、瘕瘕、瘕痰、蛊积等气部不调之病,多有结脉。” 《脉简补义》:“阴盛则结,凡忧郁痰水、积聚、寒湿之脉,莫不见结。” 《脉理求真》:“结是气血...
...脉象,例如黄官绣的《脉理求真》说:“凡微、涩、动、结皆属短类。”实际除动脉如豆具有短象外,其他数脉都是易兼短象而非绝对的。 在短脉的说解中历代医籍亦有一些不够准确,乃至错误的说法,不可不辨。例如:《脉确》说:“日短,不能满部,两头缩缩。“本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