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如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而无力。外感风寒,则寒主收引,血脉拘急,故脉多浮紧;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薄疾,故脉多浮数。 1、浮脉 脉象特征:轻按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浮脉主表证,亦...
...指生命垂危时出现的七种异常脉象。即:“雀啄脉”、“屋漏脉”、“弹石脉”、“解索脉”、“鱼翔脉”、“虾游脉”和“釜沸脉”等,此外还有加上“偃刀脉”、“转豆脉”和“麻促脉”三种,合称为“十怪脉”。这些脉象都是反映脏气将绝、胃气枯竭的危重证候。...
...①脉象名。乍数乍疏,或断而复起的脉象。见代脉。②指脉搏间断。《灵枢·根结》:“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③代替。《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绝。”④朝代。《素问·王冰序》:“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
...脉象名。脉位浮浅,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脉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主病在表。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多见于感冒,某些急性热病初期。但应注意某些久病阳气虚损而不能内守,浮越于外,也可见浮大无力的脉象。...
...①指滑动应指、圆转而过的脉象。一说脉象如水之溜。《素问·阴阳别论》:“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②小股水流。《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南宋医家。字政卿。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青年时举子业兼攻医学,年长,弃科举专心于医道。博览《灵枢》、《素问》、《甲乙经》、《难经》及诸家方书脉书,取其用之有验者,撰《察病指南》三卷,论述脉象并载各种脉象图。又撰《续易简方论》六卷(1243...
...脉学名词。指用指尖隆起处按脉脊的一种切脉法。因指尖感觉敏锐,当用一般切脉法脉象不明时,采用此法以确定脉象,获取进一步的脉诊印象。《脉说》:“必以指端棱起如线者,名曰指目,以按脉之脊,不啻睛之视物……”采用此种诊法时需注意诊者指尖毛细动脉...
...五脉指五脏的脉象。 【五脉】 指五脏的脉象。即:肝脉弦,心脉洪,脾脉缓,肺脉浮,肾脉沉。一般来说,五脏功能正常,胃气充足,就呈和缓均匀的脉,而弦、洪、浮、沉都不明显。当某一脉单独出现时,表示该脏有病变,脉愈显露,病也愈重。...
...阳绝为脉搏只在寸口的寸部出现,而关、尺两处不能察觉到脉动的一种脉象。 【阳绝】 脉搏只在寸口的寸部出现,而关、尺两处不能察觉到脉动的一种脉象。《伤寒论.平脉法》:「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成无己认为是“阴阳偏绝”所致。阳绝有阳只偏绝、隔绝...
...阴绝为脉搏只现于尺部,而寸,关两处不能察觉到脉动的一种脉象。 【阴绝】 脉搏只现于尺部,而寸,关两处不能察觉到脉动的一种脉象。《伤寒论.平脉法》:「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成无己认为是“阴阳偏绝”所致。“阴绝”有阴气偏绝、隔绝的意思。...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