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子扬庭上之。 △《演圣通论》四十九卷 右皇朝胡旦撰。论《六经》传注得失。《易》十六卷,《书》七卷,《诗》 十卷,《礼记》十六卷,而《春秋论》别行。天圣中,尝献于朝,博辨精详,学者宗焉。 △《七经小传》五卷 右皇朝刘敞原父撰。其所谓《七经》者...
...减为二十四步,垣外量取周足。仍依故事造舟为梁,其外周以圆堤,并取《阴阳》“水行左旋”之制。 殿垣,按《三辅黄图》,殿垣四周方在水内,高不蔽日,殿门去殿七十二步。准今行事陈设,犹恐窄小。其方垣四门去堂步数,请准太庙南门去庙基远近为制。仍立四门八...
...。○寓音遇。 [疏]“诸侯”至‘继世“。○正义曰:此一节论寄公之子为臣之事。○注“寓寄”至“尊也”。○正义曰:案《丧服传》云:“寄公者何也?失地之君也。或天子削地,或被诸侯所逐,皆为失地也。诸侯不臣者,不敢以寄公为臣也。” 君之南乡,答...
...苏云:“下‘誉’当作‘与’,读平声。”意亡非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与? 《墨子闲诂》原文 王引之云:“意与抑同,亡与无同,皆词也。非命篇曰‘不识昔也三代之圣善人与,意亡昔三代之暴不肖人与?’”苏说同。虽使下愚之人...
...《五经》是指:一.《周易》、二.《尚书》、三.《诗经》、四.《礼记》、五《春秋》五部儒家经典名著。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儒家本来有六经,它们是《诗经》、《尚书》、...
...”《丧服四制》“七日授士杖”,君之女及内宗外宗之属,嫁为士妻,及君之女御,皆十日杖。云“夫人、出妇次於房中”者,谓西房也,故上文云“妇人髽、带麻于房中”是也。云“即位堂上”者,前文云“夫人亦拜寄公夫人於堂上”,是即位堂上也。云“卜,卜葬,...
...“坚壁清野” 语见《三国志·魏书·荀蔼传》。 ③ “俎豆之事”等语,见《论语·卫灵公》(原文无“丘”字)。是孔丘回答卫灵公的话。俎、豆,古代礼器。 ④ 关于禁止女生往娱乐场的新闻,见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北京《京报》:“教部昨饬京师学务局,...
...《四祭》 1、四祭: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祗,秋曰尝,冬曰蒸。此言不失其时,以奉祭先祖也。过时不祭,则失为人子之道也。祠者,以正月始食韭也;祗者,以四月食麦也;尝者,以七月尝黍稷也;蒸者,以...
...原文 王云:“‘待’当为‘持’,‘忧反’当为‘爱交’。吕氏春秋慎大篇注‘持犹守也’。言仕者守其禄,游者爱其交,皆为己而不为国家也。《管子·明法》篇曰:‘小臣持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晏子春秋·问篇》曰:‘士者持禄,游者养交’。养交与爱交同意...
...初编》、《古今逸史》诸本。 马缟,少嗜学儒,以明经及第,登拔萃之科。仕梁,为太常修撰,累历尚书郎,参知礼院事,迁太常少卿。梁代诸王纳嫔,公主下嫁,皆于宫殿门庭行揖让之礼,缟以为非礼,上疏止之,物议以为然。案:以下有阙文。长兴四年,为户部侍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