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项研究指出,舌针有助脑瘫儿童改善肢体协调功能。这一结果已在国际知名杂志《神经学神经外科及精神病学期刊》2004年7月号发表。 该项研究由香港大学儿科教授黄珍妮、舌针创始人孙介光和香港明爱医院儿科医生高震雄共同统筹进行。研究人员挑选了...
...句容县豪子李姓.初得伤寒.手足冷.气上冲心.饥不欲食.脉紧而弦.予诊曰.厥阴悉具.脉有刑克.最忌舌卷囊缩.翌日卷舌而死.论曰.内经云.厥阴者肝也.肝者筋合之.筋者聚于阴器.络于舌本.厥阴之气.故舌卷而囊缩也....
...原夫疮肿之生,皆由阴阳不和,气血凝滞,若不诊候,何以知阴阳勇怯,血气聚散耶?由是观之,则须信疗疮肿于诊候之道,不可阙也。历观古人治疗疮肿方书甚多,其间诊候之法,略而未详,皆夫诸科甚有灭裂,愚虽不才,辄取《黄帝素问》、《难经》、《灵枢》、《甲乙...
...诊断学著作。简称《伤寒金镜录》。元·杜清碧撰于1341年。世传较早的刊本为明·薛己所传,后再刻于《摄生众妙方》卷下,清·王琢崖复刻于《医林指月》中,并有其它袖珍本多种。其中以《摄生众妙方》刻本为精,讹误较少。全书叙述三十六舌,并附简图,...
...诊断学著作。简称《伤寒金镜录》。元·杜清碧撰于1341年。世传较早的刊本为明·薛己所传,后再刻于《摄生众妙方》卷下,清·王琢崖复刻于《医林指月》中,并有其它袖珍本多种。其中以《摄生众妙方》刻本为精,讹误较少。全书叙述三十六舌,并附简图,...
...质紫无苔,热在阴分也。质红无苔,热邪初入阴分,或者伤食,胃气不能上升,或忧思郁抑,阳气不能上升,须以脉舌上无苔,质光如镜,为胃阴胃阳两伤,肠胃中之茸毛贴壁,完谷不化,饥不受食之候。亦有顽痰胶滞胃中,茸毛不起,皆有此候。须以脉诊参断。前症...
...生地黄水姜煎服。治法用《局方》中紫雪二钱半,竹沥半合和之,时时抹入口中,自消。百草霜、滑石、芒硝、为末,酒调敷。泻黄散(脾)玉露饮(积热)消黄散 治风热上攻,舌硬肿大不消。风化朴硝 真蒲黄(各半两)上,蒲黄晒干为末,同朴硝乳钵内细研匀。每用一字...
...舌属手少阴心经。(《素问》曰∶心在窍为舌,畏寒。《内经》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病则舌卷短,颧赤,其脉搏坚而长。乔岳曰∶心绝则舌不能收,及不能语)。又属足太阴脾经。(李东垣曰∶舌者心也,复能知味,是舌中有脾也。《灵枢》曰∶足...
...冯鲁瞻曰∶舌上出血,名曰舌衄。乃心脾热证也。(《锦囊》)又曰∶舌衄者,舌上无故出血如线不止,或如簪孔者是也。宜香薷汁一升,日三服,外以槐花炒,研细末,干掺之。岐天师曰∶人舌出血如泉者,乃心火旺极,血不藏经也。(《秘录》)陈实功曰∶舌上无故...
...生理学名词。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舌能辨五味,又是发音的重要器官,它的功能与心有密切关系。《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临床上,心神健旺则舌动灵活,语言畅利;心神不清则舌蹇舌颤,语言障碍;心血足则舌色红活;心血虚...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