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不亦宜乎!”(《漢晉春秋》。《綱目》十三,《三國志注》三十二) P。24〔時操已定荊州。〕張松見曹公,曹公方自矜伐,不存錄松。松歸,乃勸璋自絕。習鑿齒曰﹕昔齊桓公一矜其功,而叛者九...
...历史来源 「项」源出; 一:出自芈姓。一说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春秋时, 楚国公子燕, 被封于项国(在今河南省项城), 公元前647年灭亡。《左传》谓项国被鲁僖公所灭, 《公羊传》,《谷梁传》则云被齐恒公所灭。子孙以原国为氏。楚霸王项羽就是...
...《玉杯》 1、玉杯:《春秋》讥文公以丧取。难者曰:“丧之法,不过三年。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今按经,文公乃四十一月方取。取时无丧,出其法也久矣。何以谓之丧取。”曰:春秋之论事,莫重于志。今取必纳币,纳币之月在丧分,故谓之丧取也。且文公以秋祭...
...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锺,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管子》原文 2...
...之所为而终之也。其道相与共功持业。安容言乃天地之元?天地之元奚为于此恶施于人?大其贯承意之理矣。 3、玉英:是故《春秋》之道,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诸侯之即位,以诸侯之即位正竟内之治。五者俱正,而化大行。 4、玉英...
...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隐公 隐公元年 译文 隐公二年 译文 隐公三年 译文 隐公四年 译文 隐公五年 译文 隐公六年 译文 隐公七年 译文 隐公八年 译文 隐公九年 译文 隐公十年 译文 隐公十一年...
...《自序》 1、自序:余少好读董生书,初得凌氏注本,惜其称引繁博,义蕴未究。已而闻有为董氏学者,绎其义例,颇复诧异。乃尽屏诸说,潜心玩索,如是有日,始粗明其旨趣焉。《繁露》非完书也。而其说《春秋》者,又不过十之五六。然而五比偶类,鉴绪屠赘,...
...《精华》 1、精华:《春秋》慎辞,谨于名伦等物者也。是故小夷言伐而不得言战,大夷言战而不得言获,中国言获而不得言执,各有辞也。有小夷避大夷而不得言战,大夷避中国而不得言获,中国避天子而不得言执,名伦弗予,嫌于相臣之辞也。是故大小不逾等,...
...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故天下之君,顿戟一怒,伏尸满野,此见戈之本也。” 《管子》原文 2、地数:桓公问于管子曰:“请问天财所出?地利所在?”管子对曰:“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一曰...
...非也。”桓公曰:“善。” 《管子》原文 2、山至数:桓公又问于管子曰:“有人教我,谓之请士。曰:何不官百能?”管子对曰:“何谓百能?”桓公曰:“使智者尽其智,谋士尽其谋,百工尽其巧,若此,则可以为国乎?”管子对曰:“请士之言非也,禄肥则士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