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麻痧初编》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 阎氏《胎产心法》 妊娠麻疹论 强氏《痘疹宝筏》 麻疹论 卷五 汪氏《医林纂要·麻疹部》 叶氏《幼科要略》 看三关法 附案 李氏《烂喉痧论》 吴医汇 祖氏鸿范《烂喉丹痧治宜论》 屠氏疏村《论白》 陆氏《世补斋医书》 丹痧斑疹辨 附不谢方 ...

http://qihuangzhishu.com/732/index.htm

温病忌汗但喜汗解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非汗法,而是测汗法。测汗,是据汗以测病情转归的重要方法。 测汗一词,首见于叶氏《吴医汇·温热论治篇》:“救阴不在补血,而在养津与测汗”。王孟英未解其意,改为“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谬将测字删去,不仅湮没了叶氏测汗法这一重要学术思想,...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064.html

辨烂喉丹痧顺逆论_《疡科心得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亡者。呜呼!其惨酷何至今为烈耶。程郊倩云∶古人出痘少,温毒始盛;今人出痘多,温毒亦少。时下种痘之术盛行,或邪毒未泄所致欤,抑亦气运自然之会欤。《吴医汇》中,李祖二君,论证论治甚详。所谓骤寒则火郁而内溃,过散则火焰而腐增,洵属至理名言,...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kexindeji/731-8-31.html

《专治麻痧初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 阎氏《胎产心法》 妊娠麻疹论 强氏《痘疹宝筏》 麻疹论 卷五 汪氏《医林纂要·麻疹部》 叶氏《幼科要略》 看三关法 附案 李氏《烂喉痧论》 吴医汇 祖氏鸿范《烂喉丹痧治宜论》 屠氏疏村《论白》 陆氏《世补斋医书》 丹痧斑疹辨 附不谢方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uanzhimashachubian/index.html

读《伤寒补天石》、《贯珠集》二书合记_《吴医汇》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一症,头绪繁多,自仲景立法立方以来,叔和编次,无已注释,理蕴为之一显。迨后续为注释者,不下数十家,互相訾低,殆无底止。余谓数十家中,吴蒙斋之《指掌》,固为快捷方式,虽李士材亦以为善,然而奥义深微,末由参究。方中行起而《条辨》,洵为卓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wuyihuijiang/750-6-8.html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解_《吴医汇》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王太仆注曰∶“得气海之气施化,则溲便注泄,气海之气不及,则 隐不通,故曰气化则能出矣。”王太仆为注释之开山,宋、元、明历代诸家,各仍其说,莫不以津液即为溲便。殊不思气化则能出者,言膀胱之津液,得太阳之气而后能出于皮毛,非津液下出之谓也。且...

http://zhongyibaodian.com/wuyihuijiang/750-8-5.html

中医药先现代话?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传统中医药是否要用西医学的语言来表达,要先“现代话”,中医是否必须用现代科学实验的方式来“量化”,中医药企业是否该去挤FDA(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独木桥?在全国“两会”上,3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达了他们的不同看法。 张伯礼代表...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061.html

关于《中国历代医论选》的材料处理问题_【中医宝典】

...关键词:中国历代医论选 名医 医论 笔者和导师陈大舜教授合作编著的《中国历代医论选》,已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了(1997年)。在本书的编著过程中,当时碰到的困难之一是,怎样选择典型医论?怎样妥善处理所选医论与该医家整体著作的关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24.html

第七回 谱新声藕香音律 惊谶语婉姐吊残红_《泪珠缘》

...教了你,你倒说比我准,不别的,你吹那‘忽闻海上有仙山’那句,你便飞不起,你只有‘天旋地转’的那一段儿,比我吹得凄楚些罢了。”藕香笑道:“住了,你给我少吹点儿罢,你道我没有你的谱儿,我吹不来么,我吹你听。”说着便向壁上卸下一枝笛儿来。宝珠夺...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9162.html

疫_《医述》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通,根窠虽立,不易掀发;一到三朝,神蒙气喘,斑点全无,唇不肿,口不渴,毒伏内攻,迅如反掌。虽进芳香双解大剂劫夺,一无奏绩,亦末如之何也已矣。(《吴医汇》)...

http://qihuangzhishu.com/472/647.htm

共找到17,58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