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g 磁石25g 甘草膏40g 禹粮石250g 【性状】 本品为红棕色水丸;气香,味涩、甘。 【功能与主治】 消炎止痛,通经活络,醒脑开窍。用于中风,“白脉病”引起的口眼歪斜,麻木瘫痪,脉管炎,腱鞘炎,四肢关节不利,麻风等。 【用法与用量】...
...节育器取出后,下腹坠痛缓解,惟月经量多如注,色暗质稀。伴腰酸乏力,气短懒言,食不知味。面色萎黄不荣,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诊为崩漏,证属脾肾两虚,冲任不固,气随血脱,法当补脾益肾,固冲摄血。方用固冲汤加味。处方:生黄芪60克,红参30...
...[配方] 吴茱萸15克,桂枝10克,葱白(连须)14个,白酒适量。 [制法] 将前2味共研细末,葱白揭烂,混和.入白酒凋和成泥状,制成药酒饼2个,备用。 [功用] 温经、通阳,退热。 [主治] 小儿低热(气虚或阳虚型)。 [用法] 外用。...
...治上热下寒.服凉药更甚等症.即桂附地黄丸倍用桂附.加芍药元参各四两.陈修园曰.此孙真人千金翼方也.芍药能敛木中之火气.以归其根.元参能启水中之精气.以交于上.故加此二味于八味丸中.一以速附子之下行.一以防肉桂之上 .凡口舌等疮.面红目赤....
...黄 (蜜炙)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甘草(蜜炙) 半夏(姜制)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熟地 川芎 麦冬 肉苁蓉 附子 肉桂加姜枣煎。于十全大补中又加四味,究竟阳药太多,若以治阴虚之劳瘠,非抱薪救火乎?至乐令建中汤,加柴胡、细辛之...
...(阴之所生.本于五味.人之五脏.味能伤耗.善养生者.以淡食为主.)【水】井泉平旦晨汲最佳.味淡大益人.资生日用.不齿其功.不可一日缺也.诸泉水.以雨水为最.【盐】多食伤肺.走血损筋.令人色黑.【酱】纯豆酿成.不宜煮鲫鱼.食令生疮.【酒】...
...擦牙,温水漱咽二三次,即消。乌贼鱼骨能淡盐。服甘遂药者,忌之。用盐擂椒味佳。豆油味辛甘,性冷,微毒。多食困脾,发冷疾,滑骨髓。菜油功用相同。麻油味甘辛,性冷。多食滑肠胃,发冷疾。久食损人肌肉。生性冷,熟性热,可随时熬用。凡经宿者,食之动风。...
...脱水,甚至肠穿孔、全身衰竭及死亡。有些急性患者可排出恶息、多泡味的白色粪便,甚至出现严重的脂肪痢。其原因可能与吸收不良或肠淋巴管扩张破裂,脂肪进入肠腔有关。 3、其他症状与体征:本虫幼虫在肺脏移行时,可引起过敏性肺炎和哮喘,表现为轻度发热、...
...针灸、局部封闭,及缓痉药物(药名不祥)治疗,收效甚微。给予芍药甘草汤加味:白芍40克,炙甘草12克,白头翁20克,蜈蚣3条(研冲)。日1剂,6剂后症状消失。上方不变,继服6剂加以巩固,随访两周未复发。 面神经痉挛临床并不少见,多以单侧面神经...
...世传四味五两天麻煎方。盖古方,本以四时加减,但传药料耳。春肝旺多风,故倍天麻;夏伏阴,故倍乌头;秋多利下,故倍地榆;冬伏阳,故倍元参。当去皮生用,治之方,捣乌头无复毒。此常服不独去病。乃保真延年,与仲景八味丸并驱矣。...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