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脉_《宗三昧》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病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则不失矣.此即能合色脉.万举万全之互辞.然其所重.尤在适其性情.故不知五过失.终未免为粗工也.迩来病家亦有三般过差.一者匿其病情...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zongsanmei/845-7-0.html

不同类型阴道炎疾病的自要点_【妇科宝典】

...不同类型阴道炎疾病的自要点,阴道炎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包括淋病双球菌、霉菌、滴虫等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阴道炎症。阴道炎根据年龄和感染源的不同,可分为老年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淋病性阴道炎、阿米巴性阴道炎、阴道嗜血杆菌性...

http://jb39.com/fk/9180.html

茵陈苓散的应用_《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学业谢绝住院,至余处门诊,并要求于暑期内将其治愈。余其脉恰巧左脉沉弦,但无身热之象,故去桂枝,仅投茵陈苓汤方,药仅五味,服及一周,体力复原,小便转清,服三十剂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即安然无恙。...

http://qihuangzhishu.com/1044/58.htm

《敖氏伤寒金镜录》—世界最早舌专著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我国最早的一本专门谈论舌的著作则要算《敖氏伤寒金镜录》,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舌专书。 早在我国殷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贞疾舌”的记载,其中就含有诊断病舌的意思。公元前3~5世纪成书的《内经》中已有较多关于舌的记载。如关于舌苔之色,认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14.html

黄帝内经·素问·徵失论译文

...是否曾有过忧患等精神上的刺激,饮食是否失于节制,生活起居是否超越正常规律,或者是否曾伤于毒,如果诊病时不首先问清楚这些情况,便仓促去诊视寸口。怎能中病情,只能是乱言病名,使病为这种粗律治疗的作风所困,这是治病失败的第个原因。 所以社会上的...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862.html

黄帝内经·素问·徵失论译文

...是否曾有过忧患等精神上的刺激,饮食是否失于节制,生活起居是否超越正常规律,或者是否曾伤于毒,如果诊病时不首先问清楚这些情况,便仓促去诊视寸口。怎能中病情,只能是乱言病名,使病为这种粗律治疗的作风所困,这是治病失败的第个原因。 所以社会上的...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862.html

家正眼》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李中梓 朝代:明 年份:公元1642年 卷一 脉之名义 气口独以为五脏主 脉辨至数 日夜五十营 贵平旦 寸关尺之义 三焦分发三部 重轻审察 阴阳辨别 内经分发脏腑定位 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 政运有不应之脉 人迎气口 脉分四时六...

http://qihuangzhishu.com/801/index.htm

学看脉和脉的经验_【中医宝典】

...一、读脉书 首先要说明的,是初时学习脉,必须将脉书读熟,王叔和的濒湖脉学体状诗说:“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无头无尾是怎么说呢?那即是中央独动,两头都虚。也就是说:关上摇幌为动,寸尺则无此现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80.html

暴病脉歌_《疡医大全》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两动一止或三四,三动一止六七死,动一止即八朝,以此推排但根据次。(池氏曰∶暴病者,喜怒惊恐,其气暴逆,致风寒暑湿所侵,病生之暴,损动胃气而绝,即死不过十日也。脉两动而一止,乃胃气将绝,犹得三四日方死。三动一止,而胃气将尽,犹得六七日方死...

http://qihuangzhishu.com/344/73.htm

杂病生死候歌_《脉诀乳海》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根据其代数之远近.而定其死期也.熊宗立释中.谓四十动一止为肾脏先绝者.非也.夫人之死.岂必从肾先死耶.凡他人脉者.须澄心静气.如七之法.然后以指探病患.一手之脉数过五十动.不见有止.再探病患.一手之脉亦数过五十动.不见有止.然后以指当部...

http://qihuangzhishu.com/928/63.htm

共找到155,50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