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版要_《素问悬解》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而大之,至于无外,其义乃备,所谓变化无穷也。此段旧误在十二脏相使中。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

http://qihuangzhishu.com/1290/26.htm

病因赋_《医学传心录》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外感热病者,知夏热与春温。卒中风因有四端,治分三中。破伤风原有三种,治别三经。中暑有动静之异。受湿有内外之分。火有七说,痰有十因,气有九,郁有六名。疟犯暑风,更兼痰食。痢因湿热,及受积停。呕吐者,胃气逆而不下。泄泻者,脾气伤而不平。霍乱...

http://qihuangzhishu.com/142/18.htm

《医贯》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医巫闾子医贯序 卷之一\玄元肤 内经十二官论 阴阳 五行 五行各有五 卷之二\主客辨疑 中风 王安道中风辨 口眼 斜 厥 伤寒论 温病 郁病 卷之三\绛雪丹书 血症 附方 卷之四\先天要(上) 八味丸方 张仲景八味丸用...

http://qihuangzhishu.com/728/index.htm

手太阴肺经左右十八穴_《针灸资生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手太阴肺经左右十八穴(图)少商二穴.木也.在手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明云.白肉际宛宛中.)以三棱针刺之微出血.泄诸脏热凑.不宜灸.成君绰忽腮颔肿大如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甄权针之立愈.明云、针一分.留三呼.泻五吸.宜针不宜灸.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zishengjing/660-4-25.html

《质疑录》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张介宾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张景岳传 综概 伤寒无补法 真中风外有六经之形症 中风半身不遂在左属血在右属气 肝无补法 见血无寒 无痰不作眩 无痰不作疟 诸痛不宜补气 关格是脉而非症 疝...

http://qihuangzhishu.com/274/index.htm

头风有左右之分_《医学传心录》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头居一身之上,当风寒之冲,一有间隙,则风邪乘虚而入。如血虚而风邪乘之,则左边痛。如气虚而风邪乘之,则右边痛。脉浮滑者易治,短涩者难治。方以川芎茶调散为主,血虚加熟地、当归;气虚加黄芪、人参;有痰加半夏、南星;有热加黄芩石膏;风盛加天麻、...

http://qihuangzhishu.com/142/76.htm

五运行大篇_《黄帝内经·素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帝曰:善。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

http://zhongyibaodian.com/huangdisuwen/100-3-67.html

偃伏第二行左右十四穴_《针灸资生经》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偃伏第二行左右十四穴(图)曲差二穴.在神庭两旁寸半.入发际.针三分.灸三壮.五处二穴.在上星两旁寸半.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明云五壮止.承光二穴.在五处后寸半.针三分.禁灸.忌同.明云在五处后二寸.素注云一寸通天二穴.在承光后寸半.针三...

http://qihuangzhishu.com/660/4.htm

侧颈项部左右十八穴_《针灸资生经》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侧颈项部左右十八穴(图)天容二穴.在耳下曲颊后.灸三壮.天牖二穴.在颈筋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明云.发际上一寸陷中.)针一寸.留七呼.不宜补.亦不宜灸.若灸、面肿眼合.先取 .后针天牖风池即瘥.若不先针 .即难疗.明云...

http://qihuangzhishu.com/660/16.htm

《时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时病》(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作者:雷丰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82年 自序 小序 凡例 卷之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春温 风...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binglun/index.html

共找到114,44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