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不效,改补亦不见功。不知此证乃系伏湿酿痰,痰气窜肺而致嗽,即经所云“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也。当理脾为主,利肺为佐,即以制夏、化红、茯苓、煨姜、杏仁、绍贝、苏子、甘草治之。约服三、四剂,痰嗽遂减矣。后循旧法出入,调治旬日而安。痰嗽补脾取效...
...可达5小时,小便增多,身重跗肿大减,畏寒亦轻,四肢转温,纳化仍差,脉舌如前。阳气恢复一分,水饮退却一分,今效已昭然,恢复健康,企踵可待。原方三剂。三诊:夜寐甘甜,纳化几近正常,令服归脾丸以善后。按:不寐一证,以血虚阴亏、心神失养及痰火扰心为多...
...营卫之方,药后寒热休、汗出止示营卫和谐。阴阳平秘。服用本方,仲圣有“一服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之训,而本案连用三剂,致使辛温过盛,出现阴伤之证,亦即“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候也。幸得及时滋阴,方使症状得解,实乃一教训也。...
...之临床湿热证为病甚多,而治疗多不得其法,盖湿热证病多而杂,向无成法可依故也。吾师于湿热证辨治最有心得,既得家传师授,又经临床积累,总结为湿热证辨治十法,分三焦论治,今附之于后,备临证参考。...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初九:咸临,贞吉。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译文 临卦:大吉大利,占问得吉利。到了八月天旱,有凶兆。 初九:用感化改策治民,征兆吉利。 九二:用温和政策治民,吉利,没有什么不吉利。 六三:用钳制政策治民,没有什么好处。如果忧民之所忧,就没有灾祸。 六四:亲自处理国事,没有灾祸。 ...
...化热之证也。拟真武汤合生脉饮,药未煎好,痰涌于喉,遂辞世矣。按:观此案,姑且不论病入膏肓,为和缓不医之证。就其症状分析,究系何证?从水肿、小便不利、四肢厥冷看,为阳虚水气不化。然阳虚水饮不化,应口不干,或口干不思饮,更不思冷,咳唾之痰涎应清冷...
...廿部正奇经道分经候脉之法,余甚宝之,因录其要于后,其有不足或谬误之处,尚希方家见教。古人云:脉虽分部而又必须各部体用互参,不可分割,进而配合望闻问(各亦有分部口诀,另录)方可言决死生之分,云云。香江慈臣甲辰于北京[“香江慈臣”乃著者廖厚泽之...
...廿部正奇经道分经候脉之法,余甚宝之,因录其要于后,其有不足或谬误之处,尚希方家见教。古人云:脉虽分部而又必须各部体用互参,不可分割,进而配合望闻问(各亦有分部口诀,另录)方可言决死生之分,云云。香江慈臣甲辰于北京[“香江慈臣”乃著者廖厚泽之...
...,肝阳上亢,故而头痛;肝气行于左,故左侧尤剧;眉棱骨痛,恶心呕吐,脉象沉弦,皆为肝木克土,肝火横逆之象。故用芍药、甘草、柴胡舒肝,介贝平肝,龙胆草、茵陈清肝,药证相合,故疼痛速杳。病虽得愈,然总须移情易性,大度宽容,方可断根。若性精依然、...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