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一)_《中国医籍考》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汉志十八卷 佚〔外经〕汉志三十七卷 佚〔黄帝素问〕隋志九卷(梁八卷 按旧唐志亦曰八卷)存佚皇甫谧曰。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亦有所亡失。其论遐远。然称述多。而切事少。有不编次...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jikao/485-4-1.html

仲景六经辨证与内经热病论互异_《伤寒寻源》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仲景六经辨证之法.与内经不尽相合.余尝深思之而不得其解.及读程郊倩伤寒后条辨.其贬驳叔和序例内.有一段入理深谭.殊为可采.内经云.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着一类字.见热病特伤寒中之一类耳.然类而不类.亦不类而类.盖同此六经.而病因之寒热有不同...

http://qihuangzhishu.com/725/19.htm

第五下 三公二_《元史》

...第五下 三公第五下 三公略...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840.html

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_【中医宝典】

...一、《内经》研究 金元诸医家主要采取两类方法研究《内经》。一是抽取其中部分理论作专题研究,二是依据《内经》某一基本观点,结合实际进行发挥,形成一种系统的创新理论。第一类著作主要有刘完素的《内经运气要旨论》(佚),《素问玄机原病式》,佚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06.html

痹症_杂病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痹症是泛指邪气闭阻躯体或内脏的经络而引起的病症。 【痹症】 是泛指邪气闭阻躯体或内脏的经络而引起的病症。“痹”即闭阻不通也。通常多指风、寒、湿三种邪气,侵犯肌经络和骨节,发生关节或肌肉疼痛,肿大和重着等一类疾患。《素问.痹论》即曰:「风...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395.html

華陽國志補圖注卷三_《华阳国志补图注》

...岷字。嶓。地稱天府,原曰華陽。故其精靈,則井「絡」〔狼〕舊皆作「井絡」。《蜀典》引《括地象》云:「嶓冢之精,為狼星。岷山之精,為井絡。」常氏於此,以井、狼與江、漢對應,其非單言井絡甚明。垂耀,江、漢遵流。《河圖括地象》曰:「岷山之精,...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4664.html

奇经八脉原_《内经博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人身阴阳元气.皆起于下.故内经以广明之后.即为太冲.太冲之地.属之少阴.少阴之前.乃为厥阴.其部为血海.常与太冲腾精气.而灌渗阴阳.斯则人之元气精气.皆起于下也.而由下而起.则分三道而.其阳者.从少阴之后.行太阳夹脊之中道.以总统诸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boyi/726-6-9.html

脉交变略例论_《脉诀乳海》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八里证.自汗恶风.得七脉.(阴证见阳脉)亦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有汗不恶风者.(腠理虚)黄白芍汤.无汗不恶寒者.(正邪)葱豉汤.脉如浮滑而长为三阳.禁不可发汗.经曰.阳实阴虚.汗出而死.凡外感之邪.皆为客邪也.其病自外而入.循外踝背络颠顶....

http://qihuangzhishu.com/928/25.htm

《吴佩衡医案》太阳伤寒实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王××,男,四十二岁,某厂干部。 患者于昨夜发热,体温38.9℃,今晨来诊仍发热,头痛,颈项强直,肢体酸楚而痛,流清涕,心泛欲呕、 食减而不渴,脉浮紧、舌苔薄白。此系风寒伤及太阳肤所致。《内经》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照仲景法,当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383.html

明代医学基础研究的发展_【中医宝典】

...一、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 明代重视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把它视作提高医生素养,加强医学理论建设的基础工作。 (一)《内经》的经理研究:明代治《内经》的医家颇多,撰有约20种著作,突出者有如下诸种: 1、《灵》、《素》合注与发微:马莳对《素问》...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15.html

共找到310,23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