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热有余,一造会产生疮痈脓疡的变证。 外感病,脉迟已经六七天,却反而用黄芩汤清除其热。脉迟主寒,其证属虚寒,现在却反而用黄芩汤清热,必使阴寒更甚,腹中应该更加寒冷,照理应当不能饮食,现在却反而食欲亢盛能够进食,这就是除中,预后不良。 外感病...
...精神好者,脾败也;吐泻而唇深红者,内热也;色若不退者死,面黑气喘者死。遗屎不禁者,肾气绝也。【入方】理中汤 方见卷二乳子伤寒门。六君子汤 方见卷二类搐门。五苓散 方见卷二伤暑门。此加栀仁。补中益气汤 方见卷一保产门。升阳治湿汤 治风湿作泻。...
...芍药 三钱 炙草 二钱 大枣 六钱 生姜 三钱 桂枝 三钱水四杯,煎成二杯,温服一杯,饮热稀粥一杯。覆衣,取微汗。如不汗,再服一杯。如仍不汗,再煎一剂。服如前法。禁生冷粘滑油腻肉面酒酪五辛臭恶之物。治荣卫外感于风。项强、头痛、身痛、发热、...
...生地12克 炙甘草4.5克 大坎炁1条(酒洗)【功能主治】扶正复脉,潜阳镇逆。治真阳下竭,虚阳上脱,卒然痉厥,舌红,面青,目合口开,手不握固,音嘶气促,甚则冷汗淋漓,手足逆冷,二便自遗,气息俱微,脉沉伏,或微弱无神,或不应指。【用法用量】用水...
...液液。盖别有义。未考。又此方证。与麦门冬汤证相近。俱系滋养上焦之剂。千金。甘草汤。按伤寒类要。以单甘草汤。治炙甘草汤证。其理一致。千金。生姜甘草汤。按此方亦治肺冷而萎。犹是甘草干姜汤之变方。沈氏说欠当。又而渴。当作不渴为妥。千金。桂枝去芍药...
...初起腹中若痛,里急后重者,其痛为实,宜急下之,三黄承气丸.不可用巳豆、牵牛之剂。已豆损血,牵牛损气也。如有外症不可遽下,宜发散之,仓禀汤主之。初治不止,各随其证施治也。三黄承气丸:治痢疾初起,两眉皱而啼哭者,腹痛也。里急后重,烦躁不安者,以此...
...大黄 蟅虫 各三钱 桃仁 干漆 蝱虫 水蛭 蛴螬 杏仁 黄芩 芍药 地黄 各二钱 炙甘草 三钱 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或七丸,日三服。治虚劳赢瘦,腹满。不欲食,两目黯黑,肌肤甲错,内有干血,脉沉细而涩者。此治干血形质病之法也。人身中气...
...荆芥防风汤证。处方: 炙麻黄15g,桂枝10g,杏仁10g,生石膏45g,荆芥10g,防风10g,生薏仁18g,败酱草18g,赤小豆15g,当归10g,白蒺藜15g,炙甘草6g,生姜15,大枣4枚,水煎服,日1剂。 按:《金匮要略·肺痿肺痈...
... 赤白带 胎前产后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一 汤类 寒热门汤类 大小腑门汤类 虚损门汤类 疮毒门汤类 妇人门汤类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二 饮类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三 散类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四 丸类、丹类、膏类 丸类 丹类 膏类 ...
...卷四:柴胡白虎汤【处方】小柴胡汤加石膏、知母。【功能主治】暴疟自汗烦渴,但热不寒。【用法用量】《幼幼集成》本方用人参、知母、炙甘草、片黄芩、法半夏各一钱,熟石膏一钱五分,北柴胡一钱二分。加晚粳米一撮,生姜三片,红枣三枚,水煎,未发前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