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甫记管先生治一妊娠四五个月,脏躁悲伤,遇昼则惨凄泪下,数欠,象若神灵,如有所凭。医与巫皆无益,与仲景大枣汤,一投而愈。〔薛〕前证或因寒水攻心,或肺有风邪者,治当审察。一妊妇无故自悲,用大枣汤二剂而愈。后复患,又用前汤佐以四君子加山栀而...
...阴耗而思色以降其精,则精不出而内败,小便道涩如淋,此非小肠之燥,乃心液之燥也。夫久战而不泄者,相火旺也。然而相火之旺,由于心火之旺也。盖君火一衰,而相火即上夺其权,心火欲固,而相火欲动;心火欲闭,而相火欲开。况心君原思色乎,毋怪其精之自降...
...真定府临济寺赵僧判.于至元庚辰八月间.患中风.半身不遂.精神昏愦.面红颊赤.耳聋鼻塞.语言不出.诊其两手六脉弦数.尝记洁古有云.中脏者多滞九窍.中腑者多着四肢.今语言不出.耳聋鼻塞.精神昏愦.是中脏也.半身不遂.是中腑也.此脏腑俱受病邪....
...目录 《医宗金鉴》菊花清燥汤 《金鉴》菊花清燥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医宗金鉴》卷六十八:菊花清燥汤【处方】甘菊花6克 当归 生地 白芍(酒炒)川芎 知母 贝母(去心,研)地骨皮 麦冬(去心)各3克 柴胡 黄芩 升麻 犀角(镑)...
...古病名。①状似结胸的一种病症。多因太阳病误下,邪气乘虚入里,与阴寒互结所致。治宜温脏散结。《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②胁下素有痞块,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的一种难治...
...岐伯温病治法,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泻而已。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温病内热蓄积,交春夏而受感伤,内热郁隆,原无但传经络不传脏腑之理。第传脏传腑,必在三日之外。其未满三日,则但在经络,故曰三阳经络,皆受...
...苦温平燥是治疗外感凉燥表证的方法。 【苦温平燥】 是治疗外感凉燥表证的方法。患者头微痛,怕冷,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多清稀,唇燥咽干,苔薄白而干,脉弦。用杏苏散(杏仁、陈皮、苏叶、半夏、前胡、桔梗、茯苓、枳壳、甘草、生姜、大枣)。...
...见于此也.今之医家.不知津液为何物.动手便用燥剂.杀人惨于刀刃矣.然而燥之一气.诸书从未辨明.即以素问之遗.亦言秋伤于虚.后代名医错出.并无一人改正其讹.所以疑误至今.用药鲜当也.惟法律始详辨之.盖言风主于春.寒主于冬.暑湿火兼主于夏.而燥...
...目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滋阴清燥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滋阴清燥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学衷中参西录》:滋阴清燥汤【处方】滑石30克 甘草9克 生杭芍12克 生山药30克【功能主治】治温病,外表已解,其人或兼滑泻,或兼喘息,或兼...
...春天因风多雨少,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易引起“上火”症候。具体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症状。春天怎样防治上火呢?中医认为,春燥有温燥和凉燥之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