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著作。四卷。又名《万氏家传育婴秘诀发微赋》、《育婴家秘》。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首载幼科发微赋一篇,阐论儿科诊治要点;卷一叙述有关保胎、养胎、小儿诊法及五脏症治;卷二论胎疾、脐风、变蒸及惊痫等症;卷三-四论述儿科的四时...
...支应六气三阴三阳 六气有余不足 六气 五运应五脏主病 六气为病 论脉 三部九候 脉位轻重 脉息迟速 七表 八里 四时平脉 六步主位平脉 结促代 趺阳脉 太溪脉 死生脉候 卷中\伤寒总评 伤寒六经传受 里外伤 表里证 主疗 伤寒表证 伤风表证 ...
...锦囊》亦云∶斑疹不可妄为发表,此所谓大中至正之论,惜未畅明其旨,后人何所适从?吴又可注《瘟疫论》,辨伤寒、瘟疫甚晰,如头痛、发热、恶寒,不可认为伤寒表症,强发其汗,徒伤表气,热不退,又不可下,徒伤胃气。斯语已得其奥妙。奈何以瘟毒从鼻口而入,...
...李思顺得伤寒.恶寒发热.口中气热如火.不绝七八日矣.而目闭不肯开.予诊其脉.阴阳俱紧.是必汗之而复下之故也.此坏证矣.病家曰.一医于三日前汗之不愈.一医复下之.而目闭矣.遂投以小柴胡汤.五啜而愈.论曰.或问何以知其汗下而目闭.予曰.仲景称...
...张仲景的这个功绩,他被越称为医圣,他的论亦成了经。但是,作为张仲景自己,他是很谦虚的,他并没有把他的著作叫《伤寒杂病经》,这一点他要比后世的皇甫谧、张介宾高明。有关经论的上述涵义,我们还可以用另外一个关系来说明,那就是“体”与“用”。经为道之体...
...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将进入《伤寒杂病论》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在讨论这些问题前,应该首先弄清楚这部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我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论题,通过书名来解决。“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
...邪.皆令自汗.惟寒邪伤人.独不汗出.寒伤荣而不伤卫.卫无邪气所干.则皮腠得以密.津液得以固.是以汗不出也.及其寒渐入里.传而为热.则亦使自汗出也.盖热则荣卫通.腠理开而汗泄矣.然自汗之证.又有表里之别焉.虚实之异焉.若汗出恶风.及微恶寒者....
...(《灵枢·岁露篇》。此与前章疟论辞义多重,似不必入,然其中亦稍有异同,故并存之,以资印证。附∶疟疾治法)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言夏日伤暑,秋病疟,疟之发以时,其故何也?(凡本篇义与前章同者,皆不重释。)岐伯对曰∶邪客于风府,病循膂而下,卫气一...
...门人问曰.仲景云.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世遂谓仲景之书.专主扶阳而抑阴.然与答曰.此阴阳二字.只须就表里虚实上讲.凡邪之中人.在表为轻.在里为重.出表为顺.入里为逆.阴病见阳脉.则里邪有出表之机.故主生.阳病见阴脉.则表邪有陷里...
...(论一首)论曰∶肛门者,主大行道,肺、大肠候也,号为通事令史。重十二两,长一尺二寸,广二寸二分。应十二时。若脏伤热,则肛门闭塞大行不通,或肿缩入生疮。若腑伤寒,则肛门开大行洞泄,肛门凸出,良久乃入。热则通之,寒则补之,虚实和平,根据经调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