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有经、有腑。阳明经病,发热头痛,目痛鼻干,唇焦漱水,宜解肌,葛根汤;阳明经病传腑,蒸热自汗,口渴饮冷,白虎加人参汤,此散漫之热,可清而不可下;阳明腑病,热邪悉入于里,其证潮热谵语,腹满便闭,宜攻之,调胃承气汤,此结聚之热,徒清无益也夫...
....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中,其支者,从 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从廉下合 中.以下贯 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足阳明经(图)大迎穴∶在曲颔前一寸一分骨陷中动脉又以口下当两肩者得之...
...气上攻,腰痛不得俯仰,小肠气,痰癖,四肢满,膝 酸痛,目不明。主治五劳七伤,羸瘦虚乏等证皆治。巨虚上廉(一名上巨虚) 三里下三寸,举足取之。足阳明胃合手阳明大肠。针三分,灸三壮。【主治】脏气不足,偏风香港脚,腰腿手足不仁,脚胫酸疼不能久立,...
...【193】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申、酉、戌,阳明得令之时,故解于此。...
...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 帝曰:善。其恶火何也? 岐伯曰: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 ...
...阳明从燥金化气,阳旺之人,表郁则燥动。然不经误治,津液未耗,燥气之作,何至遽盛?及其汗、下、温针,伤津亡液,燥气大发,经腑合邪,乃成下证。虽不如三阴之险,然阴亏阳亢,亦伏危机,未可率然也。太阳坏病入阳明桂枝证一 太阳五十六【45】太阳病,...
...乃中气虚所致.则又当细问其病因.察其脉色舌苔.按其胸腹有无痛处.大便曾解不解.或补或泻.出一定之见以疗之.方为得耳.葛根汤葛根(一钱半) 麻黄(一钱) 桂枝 芍药 甘草(各六分)加姜枣水煎.此方治太阳无汗恶风.太阳阳明合病.如阳明腑病.不可...
...阳明及足少阴为先后天之根本故也.故胃虽与腑为阳明.胃土也.而当相火居止之地.其地为两阳合明.合明者.太阳少阳二部之地分.相合于此而明之也.凡三焦少阳胆之所游部.手心主胞络之所总督.皆与阳明为腐热水谷之用.故本经曰.阳明者午也.午为夏令之中气....
...诊龋痛,按其阳明之来,有过者独热,在左者左热,在右右热,在上上热,在下下热。臂之阳明,有入鼽齿者,名曰大迎,下齿龋取之臂,恶寒补之(一作取之),不恶泻之(《灵枢》名曰禾 ,或曰大迎。详大迎乃足阳明脉所发,则当云禾 是也。然而下齿龋又当取足...
...阳明为经脉名称之一,是阳气发展的最后阶段。 【阳明】 经脉名称之一。是阳气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在太阳和少阳两经阳气基础上的继续,这就是取名“两阳合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意义。其位置在太阳和少阳的里面,所以又有“阳明为合”(素问....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