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病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痉病系指由于筋脉失养所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病。中医药对痉病有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历代医家对痉病发病原因的认识,经历了从外感致痉到内伤亦可致痉的过程。内经对痉病的病因是以外邪立论为主,认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9-3.html

虚劳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绮石理虚元鉴为虚劳专书,对虚劳的病因、病机、治疗、预防及护理均有较好的论述。清代的不居集对虚劳的资料作了比较系统的汇集整理,是研究虚劳的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虚劳涉及的内容很广,可以说是中医内科中范围最广的一个病证。凡禀赋不足,后天...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8-6.html

肺痈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方药长期为临床所选用。金匮要略首次列有肺痈病名,并作专篇进行讨论。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曰:“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指出成脓者治以排脓,未成脓者治以泻肺,分别制定了相应...

http://qihuangzhishu.com/76/65.htm

胃痛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胃痛,又称胃脘痛。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颇佳。古典医籍中对本病的论述始见于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5-1.html

便秘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内经中已经认识到便秘与脾胃受寒,肠中有热和肾病有关,如素问·厥论篇曰:“太阴之厥,则腹满膑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篇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肾脉微急,为不得...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5-8.html

胆胀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尤其是减少复发的疗效更为显着。胆胀病始见于内经灵枢·胀论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不仅提出了病名,而且对症状描述也很准确。伤寒论中虽无胆胀之名,但其所论述的一些症状,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的“呕不止,心下急,...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6-3.html

肺痨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芩部丹(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方):黄芩18g,百部、丹参各9g,汤剂,每日l剂。律草合剂(实用中医内科学):律草1500g,百部、白及各500g,夏枯草250g,白糖2000g,反复加水蒸馏浓缩至5删nd,每天500nd,分3次服...

http://qihuangzhishu.com/76/66.htm

胁痛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胁痛是以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统称。如医宗金鉴·卷八十九明确指出:“其两侧自腋而下,至肋骨之尽处,统名曰胁。”医方考·胁痛门又谓:“胁者,肝胆之区也。”且肝胆经脉布于两胁,故“...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6-2.html

绦虫病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效果良好的治疗药物。在感染途径方面,早在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篇即指出:“食生肉,饱饮乳,变成白虫。”诸病源候论·寸白虫候说:“以桑枝贯牛肉炙食”哙引起本病。而对于绦虫形态的描述,诸病源候论·寸白虫候说:“寸白者,九虫内之一虫...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5-11.html

中医治疗皮肤病_【中医宝典】

...紫癜因皮肤上出现紫色斑丘而得名,中医认为是风湿蕴郁,郁久化毒,阻于肌腠,气滞血瘀所致。西医的认识不尽相同。内科学认为是血液病,致病原因可能有感染、预防接种、药物或毒物以及食物、物理因素和虫咬等原因;可引起皮肤、胃肠道、肾脏、肺等的病理改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6113.html

共找到575,97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