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读解

...在这一章里,仍是对行为方式的讨论。孟子通过与公孙丑的对话,借着管仲、晏子等人的事例,阐明了施行仁政而王天下的王道的优越性及施行仁政的机遇、条件和结果,指出了齐国在当时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施行仁政的可能性。周文王施行仁政百年而没有王天下,并不是...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524.html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解析

...孟子以男女苟合偷情为喻,谴责那些不由其道,不择手段去争取做了的人,实际上还是在谴责靠游说君王起家的纵横术士们。 根据孟子的观点,想做官,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是非常正当的。但另一方面,“又恶不由其道”。说穿了,还是立身处世的“出处”问题...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646.html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一节译文

...孟子说:“很不仁爱啊梁惠王!仁爱的人把所喜爱的推及到所不喜爱的,不仁爱的人把所不喜爱的推及到所喜爱的上面。” 公孙丑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孟子说:“梁惠王为了扩张土地的缘故,不惜让自己的人民粉身碎骨上战场,打了败仗,又准备再战,因此...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1197.html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读解

...的威严,于什么时候都能保护之。为什么要敬畏天命呢?天命又是什么东西呢?孟子在这里没有说明,但我曾在《论语》、《大学》、《中庸》中有过探讨,天命就是天道的规律,人生的道路是要服从上天的道路的,一年有四季,有365天,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二十四...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508.html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五节读解

...本章是对爱民而尽忠职守的继续论证,其实也包含着孟子对自己的自嘲。爱民者要尽忠职守,进言者也要尽忠职守,如果不能尽职尽责,当然就要辞职不干。孟子没有担任官职,也没有担任进言的责任,他就真的那么从容不迫有很大的活动余地吗?那么他跑到各个国家...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538.html

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解析

...孟子是在和学生咸丘蒙讨论有关大舜的事迹时顺便说到读诗的方法问题的。但他的这段话,尤其是关于“以意逆志”的命题,却为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名言,直到今天,仍然受到现代文学批评专家、学者们的重视。 所谓“诗言志”,语言只是载体、媒介。因此,...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688.html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五节译文及注释

...译文 桃应问道:“如果舜做天子,皋陶执行法律,要是舜的父亲瞽瞍杀了人,应该怎么办?” 孟子说:“逮捕他也就是了。” 桃应说:“那么舜不禁止他们吗?” 孟子说:“舜怎么能让皋陶不执行法律呢?舜当国家的天子就要接受这个国家的法律。” 桃应又问...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1185.html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八节读解

...虽然是从棺椁的事一下子跳到攻伐燕国的事,但孟子的中心思想是连系着的,仍然在围绕着忠于职守这个问题。燕王私自将国家大权让给相国子之,子之也私下接受了燕国的大权,这就是燕王的不忠于职守了,也是燕王没有寻求到最佳行为方式。因此孟子举例说,比方说...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541.html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解析

...这一章除了最后两句外,几乎与《中庸》第二十章里面的一段文字完全相同。这说明《中庸》与“思孟学派”之间的密切关系。朱熹认为,子思受教于孔子的学生曾子,孟子又受教于子思,所以,是孟子“述《中庸》孔子之言”。但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应该是《中庸》取...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662.html

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七节解析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佛主慈悲,一语道破天机,开悟众生。 实际上,佛主所说,与孟子这里所说倒有了相通之处。 自尊者人尊之,自贵者人贵之。相反,自经沟读,自惭形秽,妄自菲薄者人贱之。 因此,人以自尊自责为贵,千万不要“抛却自家无尽藏,...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06.html

共找到8,18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